阅读提示: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管理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谋发展,通过管理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使企业效益蒸蒸日上。晋能集团下属的信息工程公司和清洁能源科技公司通过“契约式管理”管出了大效益,在残酷的市场形势下,走在了业内前列。
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1: “三个和尚”也能有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是说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从2011年开始,晋能集团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就开始面临这样的窘况。
为啥?
该公司成立之初就是针对晋能集团内部站点、内部信息化市场而设立的一个服务型公司。靠着内部庞大的市场,在公司成立的十年初,过得确实高枕无忧的“好日子”。
随着煤炭行情市场的不稳定,公司从2011年开始,面对内部市场大量萎缩,外部市场竞争力不足,公司员工人浮于事,即使花上“求爷爷告奶奶”的劲儿揽回来的项目工程,员工们也是敷衍了事的在干工作。面对上百人的公司,一个半个的项目工程,也根本用不上全部职工,“干和不干”拿的一样多,信息工程公司面临着“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走访,信息工程公司决定在试行“契约式”管理,就是公司与部门“签合同”,部门再和员工“签合同”,“合同”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工程实施这三个业务方向,分别对应为“常项项目”、“商务项目”和“工程项目”三种类型,由上到下、责任到人,进行“契约式”考核,“合同”明确列出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范围、业绩考核办法,针对员工自发承揽的项目工程还可以拿到固定比例的奖金,这真正激发了每一个员工的活力。
从山西文化云平台、山西旅游云平台、太原体育云平台、民政云服务平台、农业云平台、企业管理云平台等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一个16年的“老企业”在煤炭市场环境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在2015年的员工奖励就达到13.3万元,2016年的营业额也更是达到900余万,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赢,实现了新生。
案例2:
为啥敢和博士“赌”一把?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晋能集团清洁能源板块旗下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设备。
在清洁能源公司成立的2013年,可以说是全球光伏行业的一个“寒冬”,在国内光伏行业大举发展的情况下,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无锡尚德等一批国内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倒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晋能集团决定“抄底”,而究竟是什么“法宝”给了晋能集团这样的信心,敢在市场大萧条的情况下“豪赌”一把?我们往下看。
杨立友博士是“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其在光伏行业的科技实力无人质疑。他说,虽然光伏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好多厂家一一倒下,但并不是说光伏市场消失了,你只要保证你的产品可以在全球前5%的先进产能内,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你生存和发展都会有保障!
可让杨立友博士有些犯难的是,国有企业有着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可靠的信誉优势,但国有企业也有效率低下、规矩繁多的弊端,这对于一个产品更新换代时间只有半年光伏行业来说,真不匹配。
“我们了解到杨立友博士的疑虑后,参照光伏行业运营的行业标准,决定与杨立友博士团队进行股权+期权的合作模式,要求用相对固定的,清晰的契约,约定各个层级,各个方面的职能,以‘契约式’管理模式在合理监管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在我省的国有企业中是首家”。晋能光伏负责人说道。
经省国资委批复同意,确定了公司每年利润的20%奖励给技术管理团队,技术管理团队将业绩奖励的60%增资公司的业绩奖励机制,并用契约合同的形式将之固定下来,将企业经营的压力传递落实到了每一个人头上。技术管理团队完成了既定的年度技术指标和经营利润目标,公司就按照合同约定给予相应的业绩奖励,实现了留住人才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晋能光伏一跃成名,不仅成为国家光伏“领跑者”会员单位,成功跻身全球前5%的先进产能,更是在4月18日上海举办的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上获得了APVIA亚洲光伏奖——企业类的科技成就奖。
这些荣誉的背后,企业累积盈利也达到了3.35亿元,而“契约式”管理便是晋能集团敢于“豪赌”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