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能煤业被山西省国资委评为“文明和谐单位”;2015年,矿井工程被山西省煤炭建设协会评为“优质工程”;2016年,被国家煤矿安监局评为“2015年度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被山西省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家协会评为“山西省优秀企业”……如今,他们又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2014~2015年度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荣誉已经成为过去,在安全生产的道路上,中能煤业正在大踏步前进!
晋能集团中能煤业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境内,井田面积40.8123平方公里,主采的3#煤层属Ⅲ级不易自燃煤层,可采储量1.8亿吨,煤层平均厚度5.08米,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服务年限51.7年,属高瓦斯矿井,中等水文地质类型。矿井配套有年入选能力达240万吨的洗煤厂。全矿员工1204人,大专以上学历466人,占比38%。 “十年辛苦不寻常。”2005年3月建矿伊始,中能煤业就把“安全”“高效”作为了自己最显著的标签。从安全建矿到安全生产,十年多的时间,他们走过的是一条以“文化引领、安全支撑、集约高效、快乐工作”为主要特色的“中能之路”,终于成长为晋能集团下属装备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矿井之一。一系列的荣誉可作为佐证:2012年,中能煤业被省国资委评为“文明和谐单位”,连续6年被长子县两级政府评为“模范单位”;2015年,矿井工程被山西省煤炭建设协会评为“优质工程”;被国家煤矿安监局评为“2015年度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被省煤炭厅评为“2016年度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被山西省企业联合会、山西省企业家协会评为“2015年度、2016年度山西省优秀企业”;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2014~2015年度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称号。
如今,经过“中能人”多年不懈努力,一座不仅安全高效、更是欣欣向荣的现代化矿井已经建成。尤其是转入生产以来,中能煤业严格按照晋能集团和长治公司总体安排部署,努力夯实“三基”工作,健全安全生产“六大体系”,强力推进“一落实、双建设、双达标”安全管理模式,积极践行长治公司“121268”安全管理模式,以现场安全管理为重点,以坚持“为职工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为抓手,努力追求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实用化和人性化,形成了具有中能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
按照晋能集团提出的“崇尚安全、敬畏生命、行为规范、自主保安”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在“办大矿,办安全高效矿,办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办矿理念引领下,中能煤业“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的安全生产理念已经日渐深入每一名员工的内心,安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成为了全体员工的共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阔步前进的征程中,“中能人”深刻认识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在基层建设方面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在基础建设方面着重完善制度建设,在培育扎实稳健基本功方面突出抓好安全培训,“三基”落到实处,队伍、制度、培训才能实现“融会贯通”,激发出最强大的力量!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煤矿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机、环、管”是安全管理的四大要素,四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机”“环”“管”都要靠“人”来贯彻落实。在此方面,中能煤业对此尤为重视。
在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持续不断地资源优化配置,遵循扁平化设计的原则,目前中能煤业已经建立和完善了“矿级→科室→队(厂)”三级管理机构。职能科室力求综合、高效,队组建制更趋垂直、简练,而安全管理机构则以最精、最简化为优。从建矿到投产,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一茬接一茬地走上了管理岗位。每半年召开一次的中层干部交流座谈会,既是一次经验交流,更是一次互相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针对矿井主要灾害,中能煤业不仅在建立瓦斯检查、瓦斯抽采、安全检查和探放水队伍等“四支队伍”上下了功夫,同时成立了防爆检查组,能够满足矿井正规循环作业的需求。如今,以会前摸底、会上交底、入井前和上岗前查看、班前安全确认、班中巡查、交班前验收和进行安全交接、班后总结为内容的“班组长工作七步法”不仅在中能煤业“落地生根”,而且正在被晋能集团的其他矿井学习、借鉴和推广!
安全管理,靠“人管人”是管不好、管不到位的,更重要的是制度,“制度管人”才能达到最优效果。目前,在总体框架中,中能煤业成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安全职责和业务保安要求,全矿358个岗位或工种均编制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每一年,中能煤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签订“三书一合同”:其中,从矿级到班组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和“安全承诺书”,各岗位工签订互保联保协议书,新工人与师傅签订“师徒合同”……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办法,中能煤业在培育职工履责“荣辱观”,使职工在自我反省和评价中增强责任意识方面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中能煤业又通过强化安全管理考核,为制度建设加了一道“保险杠”:安全绩效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原则,考核实行“一考双挂”制度和奖优罚劣,广大员工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潜能发挥得到了极大体现和促进。
在安全技能培训方面,根据历年安全培训经验,中能煤业总结出了自己的“五个一”安全培训模式,即:“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一季一评、一人一档”。在认真落实“三级”培训、狠抓全员培训工作的同时,中能煤业重点狠抓了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2017年以来,中能煤业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地点移到了生产作业现场,更加直观的现场培训模式受到了广大员工的欢迎和支持。
“122”为安全生产筑起道道堤坝
所谓“122”,也即晋能集团近几年提出的“一落实、双建设、双达标”的安全管理模式。“一落实”,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双建设”即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双达标”即员工岗位操作动态达标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一直是中能煤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安全生产月”的活动主题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中能煤业则把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名员工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进行了有机统一,进行了层层落实。
而在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方面,中能煤业的风险预控信息管理平台主要管理井口信息站填卡室以及各职能科室日常排查、专项检查的隐患问题,目前所有隐患管理已经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规范隐患处置流程、实现隐患闭环管理。此外,中能煤业还在不断改进风险预控信息管理平台,增加了特殊工种证、设备检修周期等多种风险预警功能,以确保风险预控信息平台发挥最大功用。
在严格执行长治公司提出的“五查五会一闭合”隐患治理工作法的同时,中能煤业的安全检查以周三地面检查和周四井下检查为主要形式,逐步形成“大安全”监管格局,对生产现场周而复始、不厌其烦地监督检查,每月都要召开总经理安全办公会议,各职能科室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每月都要确定一个检查重点。对全矿中层以上干部,中能煤业严格执行了“三走到、三必到”,坚持“善待职工,严管干部”,对矿领导带班、安全管理人员下井等实行动态监督考核,在加强管理人员查隐患频次的同时,也督促他们要管出实效。
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至今,中能煤业已经制定了16项应急管理制度,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长治市矿山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还成立了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每月都要开展应急训练,以便有效提升遇突发事故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在调度室,中能煤业设立了应急值班室,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配备有专职司机和车辆;地面与井下分别设置有应急物资储备库……全矿每年都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主动开展演练和应急培训工作,以此来强化员工的防灾意识和紧急避灾能力,并稳步提升全员的灾害处置技能和应急知识水平。
随着《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定级办法》)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即将在今年7月份起试行,中能煤业在此项工作上也打了不少的“提前量”,全矿积极开展了创建“标准化工程”活动,从巷道硐室到采掘工作面,并逐步向矿井全方位辐射延伸。每班,中能煤业都要由安检员负责对工作面安全质量对照评估表逐项进行评估,月底统计分析,评估结果纳入月度安全绩效考核。
在员工操作动态达标方面,中能煤业扎实推进了员工“三个七步法”。即班前会七步法(包括点名、安全确认、工作安排、安全主讲、自保互保联保工作确认、学习培训、安全宣誓七个具体步骤)、入井前准备七步法(包括更衣领灯、照镜子、等候学习(含作业卡抽考)、安全确认、检身、测酒、考勤七个具体步骤)和井下行为规范七步法(包括乘罐坐车、行走、交接班安全确认、隐患处理、规范操作、收工、班后会七个具体步骤)。2014年起,中能煤业开始实行安全作业卡制度,将应知应会做成卡片,让每位员工随身携带,随时能够对照学习。在进行交接班时,交接班人员通过现场交接班、手指口述、隐患排查、填写交接记录单四个步骤,实现了各岗位的安全交接班。
“五个提升”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从建矿的第一天起特别是投入正常生产以来,中能煤业都能够坚持处理好资源与衔接、系统与环节、装备与安全、创新与科技“四个关系”,从而有力地为实现全员学历技能、矿井安全管理水平、矿井安全管理能力、安全文化底蕴、社会形象“五个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资源利用和采掘衔接上,中能煤业已经制定了“2016年~2020年五年采掘衔接计划”,力争通过合理组织生产,确保采掘任务完成,实现采掘平衡,整体资源回收科学高效,采掘接替紧凑合理。
对于煤矿而言,采、掘、机、运、通、排水等六大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系统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矿井装备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中能煤业为例,KTC101集控系统在煤流系统使用,实现了通讯控制一体化,避免职工误操作;电液控一体化控制平台在大采高工作面使用,减少破碎顶板对支架工伤害的可能性;PLC控制技术在主副提升系统、斜巷一坡三档装置的使用,实现了闭锁联动;防越级跳闸、弧光保护、差动保护在地面35Kv变电所的使用,加强了安全供电可靠性;掘进机机载超前支护的应用,使掘进工作面空顶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迎头支护条件;红外定位系统在采煤机上的使用,确保采煤机运转时的准确定位,实现了智能喷雾系统的自动开停,降低了工作面粉尘浓度;无轨胶轮车在井下投运,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运输事故;锅炉自动上煤、出渣系统,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安全作业环境;自动排水系统在中央水泵房的应用,实现排水数据实时监测、上传,防范职工误动作;各种变频、软启动技术的广泛使用,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先进装备层出不穷,只有做到时刻把握科技动向,持续投入使用科技装备,才有利于更好地打造一个更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近3年来,中能煤业通过技术改革制度激励,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符合机械原理、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现场安全、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设备和设施,其中,液压拔轮器、智能闸间隙保护装置、液压油箱制冷系统、液压升降式安全门等5项获得国家专利,此外还有包括钢丝绳自动涂油装置、皮带涨紧绞车涨拉油缸平衡装置、锅炉房除尘池上自动加药装置、矿车连接销自动闭锁、停电闭锁采用挂牌挂锁双保险、大巷固定折叠梯、斜巷坡头推车机、风门助推器、自移式电气列车等,包含工序调整、设备更新、设施改造等在内的各种小技术革新500余项,这些技术革新在生产的不同环节、不同区域对安全生产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更成为了现场安全环境持续创新的源头和保障。
“硬件”上的改善对安全管理的促进和提升有目共睹,而在另一条战线上,中能煤业同样重视“党、政、工、团”齐参与,在出入井通道设立安全文化长廊,在井下行人大巷悬挂安全警示标语等,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积极推进了群众监督管理,利用群监员、女工协管员开展群监活动和亲情帮教活动,用亲情感化职工,形成和完善了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如今,中能煤业已经越来深刻地认识到,不仅要做到制度完善、培训到位、权责明确、标准统一、考核严格、评比公正、奖罚分明,更要进行正确引导、做好现场执行,惟有如此,标准化执行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执行过程才能够日益变成员工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终,才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实现作业现场标准化动态达标,确保安全生产环境持续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