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注定要成为记忆;光芒,也终究要散去。 去年10月13日,有着70多年红色历史的石圪节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在现代化大潮中悄声退出了辉煌的舞台。
时隔大半年,记者在细雨中再次来到了石圪节。空旷的办公大楼,用人去楼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虽然有部分留守人员,但物是人非的感觉却不断袭来。
唯一留下的,是每个石圪节人“絮絮叨叨”的无尽怀念,说不完,道不尽。而那些曾经在这里奋斗过、引以为豪的工人们,现在都去了哪里?他们过的好不好?
在潞安集团高河能源公司,记者见到了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欣喜的是,从工人们口中得知,他们早被集团安置到了各个不同单位,现在正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扬着石圪节的光荣传统,奋斗着每一天……
检修工:从工人到班组长
韩会军,曾经是石圪节煤矿井下一线综采队的一名工作了七八年的皮带检修工。
2014年5月,作为第一批分流人员,他被分到了高河能源,继续干他熟悉的检修工作。
早上8点,在地面检修工作区,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韩会军,他正和工人们一起合力抬一个设备。“当时,我们一个队整体都分流了,我来到了高河,还是干井下皮带检修,每天8个小时,从下午4点一直到夜里12点。”面对记者,这个80后的工人一边擦着汗水,一边憨笑着,显得有些拘谨。
从一个工作了七八年的老矿,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矿,这种突然的转变,可能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下子适应,尤其体现在心理层面。“刚过来那会,感觉确实有些陌生,无论是地面还是井下,毕竟是新矿,无论是设备还是人际关系,都需要慢慢熟悉和适应。”
就这样,韩会军又从一名“新兵”,不断学习,全身心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所不同的,虽然是新人,但多年的工作,使他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验上,都积累甚多,加上工作努力,很快便适应了陌生而又熟悉的岗位。
两年后,也就是去年5月,由于工作能力突出,韩会军被提拔为班组长。职位的提升,是大家对他能力和态度的肯定。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要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提干后,韩会军每天下井前要组织开班前会,向各个段的负责人分配各项工作任务;而下井后,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要从头到尾的一项一项不断查看、检修设备,目的就是保证各部件没有损坏,保证生产正常运作。
这与他在石圪节待的那七八年相比,现在的他无疑更加忙碌。“就是比以前操心要更多些,还好有大家的支持。”韩会军呵呵笑着,一脸的幸福与满足,除了他那句反复提到的“在石圪节工作了七八年”。
党建员:用灵活替代教条
郭良,同样也是一名80后,是原石圪节煤矿党建工作的绩效员,同时也是井下综采队的一名支架清煤工,可谓“文武双全”。
2014年7月,郭良作为第二批分流人员来到了高河能源,也还干他熟悉的党建工作,但平时也会偶尔下井。
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总是带着微笑,慢条细理,给人一种文绉绉的感觉。也许是长年工作的原因,郭良的表达,相对于其它工人,要相对更有逻辑性一些。他告诉记者,由于高河是一个现代化的新矿,不像石圪节那样有较深的文化积淀,所以在常态化、制度化等方面的党建工作节奏推进也很快,目的就是要做好生产的保障,创造一个好的生产环境。
“但是,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硬性去来,而需要灵活,简单易懂,让大家更加易于接受。”郭良说,比如,在开展党规党纪、加强党员素质教育集体学习时,以漫画、幻灯等方式,增加生动趣味,而不是单纯的枯燥文字方式。
“那样(文字形式)有些枯燥,也抽象费解,而以漫画方式,生动具体,在会议室摆放开,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从被动到主动,起到以画示警的作用,毕竟高河是一座新的现代化矿井,刚性的要求还是必须要的。”
谈到石圪节,郭良说,这是现实,没有办法。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无奈。“其实,在哪都一样,是工作,也是生活。”
临末,收起微笑,又补充了一句:从石圪节从出来的人,平时见了,总觉得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老矿工:活到老 学到老
在高河能源办公楼的走廊里,郭良拽过一个人来,兴冲冲的向记者说,他也是石圪节的,走进屋聊。
短暂的介绍后,点燃了一根烟,郭立,这名在石圪节有着20多年工龄的老矿工,也向记者开聊起来,说的有些乱,但很直接,只是与前两人相比,带着一些岁月沧桑感,大家亲切称其老郭。
和韩会军一样,老郭也是第一批分流的员工,在井下掘进队负责皮带的机运检修,也是老工种。“主要是检查皮带,有无损坏、跑遍、脱轨、还有零件注油、架杆平整等,从头到尾,不断检修。”
相同的,是老郭也同样有着从石圪节分流后初始的不适应,以及反复的提及石圪节;不同的,是岁月的积淀,在这个老旷工身上,映射出的一种更多的沧桑感。说的最多的,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初来伊始,虽然有着多年的井下工作经验,但他没有摆老资格,而是不断和工友请教,以便做到尽快熟悉。“也就是工作时,不断说话沟通,慢慢就熟了,毕竟设备不一样,性能不一样,别管你从哪来,就得多问人,从零开始。”老工人的成熟显现无疑。
不过也不尽然,虽然是“新人”,但没多久,老郭就显现出经验的老道,在能力和态度上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还带了新分配的大学生工人。在问到会不会训骂大学生工人时,老郭说,一般不会,顶多着急时说两句。“因为刚分配的大学生,没从事过井下工作,行走路线、注意事项、从哪开始、怎么巡查,都要一步步耐心教。”
“没必要摆老资格,让人觉得你有多了不起,谦虚一点,勤勤恳恳,给人一种好感,谁都有优缺点,活到老,学到老,毕竟一辈子都有学不完的东西。”抽着烟,老郭慢吞吞的说,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天天学习,天天进步。
“已经过来三年了,也适应了,倒不是离家远,只是可惜了那个矿了。”谈到石圪节,老郭最后唠叨了句。
“高河能源一共安置了540多石圪节矿的工人,从2014年到去年,一共分为四批,分别是井下一线、二线,和地面铁路装车队、洗煤厂几个岗位,基本按照原岗位安置的原则,接收的多是技术熟练的老工人。”高河能源人力资源部部长靳光明说。
一方面高河也正好有这些需缺;另一方面,因为老工人干了好多年,技术熟练,懂得多,上手快,还可以带新分配的大学生,毕竟学习和实践是两个概念,需要一个磨合。而更重要的,是石圪节作为标杆矿,可以把积淀深厚的优良传统散播开来,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