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蓝色工作装,戴一副眼镜,性格活泼,思维敏锐,语言表达能力极好,这是郭波给人的第一印象。
今年34岁的郭波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名年轻的硕士研究生,现为潞安装备公司安易电气公司技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
他始终认为,只有以“工匠精神”制造矿山装备,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实现矿井“工匠”级安全。因为,工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代表着踏实、创新和传承。
主动要求从机关下基层 在生产车间,看到记者的到来,郭波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路陪着参观解说,这也使得记者增加了对他的了解。
201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郭波到了潞安集团公司机电处工作,主要从事煤矿大型固定设备选型设计、配套采购、安装调试和日常检修等技术管理工作。
能在机关单位工作,是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去的。然而,郭波却和常人想的不一样。他认为,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机关单位做管理工作虽然体面,但是没有实践,没有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成长。于是,2015年他结合自己专业所学,遵从自己的兴趣,主动要求到潞安煤炭技术装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
“从机关管理人员到基层技术研发人员,最大的变化就是角色,最迫切转变的就是思想,最需要的转变就是工作方法的转变。”郭波说。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慢慢摸索出了新的高效的工作方式。
刚到潞安装备电气分公司时,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技术部总共4个人,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只有一名,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为了更快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形势,他给自己设计了“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三分之一时间深入矿井,掌握产品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三分之一时间深入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生产加工困难;三分之一时间深入书本,理论联系实际。新的工作方法,让他提升了不少,也给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所设计的9种产品在国家防爆检测中心(重庆院)试验没有出现一例失爆和保护不灵敏的事故。
牵头研发“井下局部通风机集中控制系统”
郭波深知,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
要创新,最先要用心。2016年,郭波在同矿方人员交流中,偶然得知矿井井下局扇运行维护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操作员工过多、自动化水平较低等,这些问题让矿方很是烦恼。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全国几乎所有的矿井在局扇运行及维护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郭波认为,在局扇集控系统领域研发大有可为。于是,他联合相关单位开始了“井下局部通风机集中控制系统”的研发。
2016年6月,“井下局部通风机集中控制系统”正式启动。历时9个月的时间,从制定整套研发方案到研发到出产品,周而复始的调试、更改设计、再调试过后,全套系统设计终于成型。为了全方位模拟井下工况,他不厌其烦地请教矿方技术人员,深入矿井查看矿井通风实际状况和局扇运行维护状况;为了更好的将产品展示给用户,在地面建立了实验平台。为了完成实验平台的建设,他在做好日常技术工作和技术部管理工作外,白天进行实验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晚上加班绘图、制作电缆桥架、控制器支架等。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将整套试验平台按照井下运行要求搭建完成。
目前,郭波所牵头研发的“井下局部通风机集中控制系统”已经完成基本调试。局扇集控系统的成功应用可以实现风机运行维护方式的革命性突破,减员效果十分明显,在全国矿井推广意义重大。
积极创新完善技术资料档案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必须有自己完善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档案,这样才能让企业长足发展。”郭波说。
目前,无论在高等院校还是研究所,都没有防爆电气产品设计的专业设计资料。为了能够让防爆电气设计有所传承,郭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查阅相关的防爆产品标准、机械设计及电气设计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专业知识进行验算、分析,再结合潞安装备公司电气生产的实际情况,最终汇编成一套防爆产品结构设计规程,形成了装备公司自己的防爆电气产品设计的技术体系。
不仅如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郭波不忘读书学习,他个人不仅撰写了《单绳罐笼限速防坠器设计》《基于NFC技术的设备点检手机终端研究》《基于LabVIEW的矿用输送带纵向撕裂视觉监控系统》等三篇论文,还获得了“电动对开式箱式风门”“双网智能督导点检装置”“一种遥控定位的WIFI天线装置”“一种基于振动检测的便携式轴承故障诊断装置”“一种多回路组合式真空馈电开关”“一种矿用开关两防锁”6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项获得集团“机电技术攻关创新增效”竞赛一等奖,为公司每年节约生产成本50余万元。
此外,他还将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参与编写了《大型煤炭企业机电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实践》和《基于集团管控的停产检修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让更多的人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郭波默默的付出,在荣誉的光环下,他依然静心前行。他常说:“只有静下心来,才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作为从事技术研发的工作人员,除了“撸起袖子加油干”,还应该静下心来踏实干。只有以“工匠精神”锲而不舍地坚持研发,才能在技术创新路上一直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