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8月29日> > 总第201730期 > C8 > 新闻内容
那时的军人 那时的爱情
新闻作者:晋煤集团长平公司 王赟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颜已退白发飘,这一生还是你最好,哪怕风雨吹皱了眼角,幸福让我们搀扶到老,谁也改变不了……”就像歌里唱的一样,王正清和刘维淑两位老人在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之后,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牵手走过57个春秋,任由那曾经的飞扬青春走进白发苍苍的幸福晚年。
军人气质赢芳心
  人常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对王正清老人来说绝不是一句空话。五十年代初期,作为第一批义务兵驻扎朝鲜西海岸的王正清既高兴又兴奋,虽然没有亲历硝烟滚滚的战场拼杀,却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聆听老兵们讲述那段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也着实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他军人的意志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根据部队需要王正清先后辗转至太原、榆次。于是在回重庆老家探亲时,与住在同院的刘维淑相识。“刚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太帅了,尤其是他身上的那股子当兵的劲儿特别让我着迷”,面对记者,刘维淑老人至今都不吝啬对老伴的赞美之词。当然,对干净勤快、美丽大方的刘维淑,王正清便也是一见倾心。就这样,爱情的种子在两人第一次见面后便悄悄扎根于心。从此鸿雁传书互诉衷肠,这也着实让两人尝到了“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滋味。
  18岁那年,在没有婚车、没有婚礼,甚至都没有定情信物的情况下,刘维淑如愿嫁给了王正清。
齐心协力渡难关
  转业后的王正清于1961年9月被招工到王台铺煤矿,刘维淑也跟着丈夫一起来到这里,一待就是一辈子。刚到矿上时,为人实在的王正清被安排在当时的生活科当会计,也算是很不错的活儿。刘维淑则由煤管局托儿所转到王台铺煤矿托儿所工作,继续做孩子们的阿姨,每天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甚至是咿呀学语的孩子,刘维淑总是耐着性子,乐呵呵的教他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然而刘维淑的户口没有转到矿上却成了两人的一块心病,因为在当时如果没有户口,矿上的很多优惠政策都不会落到她头上。上天总是眷顾勤劳吃苦、扎实肯干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维淑的户口问题得到解决,两人的日子也过得更加有奔头。
  王正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工作态度很快便得到单位领导的赏识和认可,然而就在准备让他更加“进步”的时候,王正清却因热心肠犯了“错误”。在那个吃饭靠粮票买卖的年代,遇上家里人口多的,每月仅有的一点粮票是不够用的,面对队组困难工人的苦苦哀求,作为会计的王正清就悄悄对人家进行了“帮助”,结果被查了出来,随即王正清也受到处分,被安排到了井下采煤队。都说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这话也真实地在王正清身上得到应正。刚到采煤队不久,王正清因帮工友抬东西又被掉下来的大矸石把腿砸断。住院期间,刘维淑怕王正清产生悲观心理,思想上有负担,就时常变着法儿给他打气鼓劲,讲故事哄他开心。正是病榻前的悉心照料,呵护有加的真情宽心,使得王正清的腿慢慢有所好转,但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腿部还是有所不适。1982年王正清正式从煤矿退休,大女儿接了父亲的班。
苦尽甘来是幸福
  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刘维淑老人清楚记得,刚到矿上那会儿,由于住宿没有着落,所以带着孩子们一年就搬了四十多次家,甚是辛苦。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对于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二十岁出头的女人来说,操持一个家,着实不易。“那您当时就没有觉得日子过得太艰难,想放弃?”听到记者的问话,刘维淑老人的眼里微微泛起红潮,“没有想过,因为有了孩子也就有了责任,再艰难的日子也得硬着头皮往下过。”上天没有辜负她痴心的等待,终于有一天,他们住进了公房,有了自己真正的家,虽然只有十几平米,但对于这个五口之家来说却充满着无限的欢乐与幸福。因为他们不用再为何处栖身来回奔波。二老清楚地记得,刚搬进新家第一天晚上,全家人围坐在屋子中间吃着素馅的饺子,其乐融融。
  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浪漫满屋,更不曾轰轰烈烈,但是他们却用生活的阅历给后人诠释了婚姻与生活的真谛!相濡以沫的爱情,就是你牵我的手,我扶你的腰,风雨无阻,踏雪无痕,生死相依、相携相伴,走到黄昏夕阳、走到白发苍苍、走到地老天荒。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