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书生,山焦西山铁路公司前山机务车间副主任,主要负责乘务人员和机车质量的管理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机车学员到机车司机,再逐步成长为基层骨干,一路走来,曾书生刻苦钻研、认真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类机车专业知识,从简单的维修保养到复杂问题的解决,从调车作业到区间运行,都离不开他的辛苦付出。走上管理岗位后,曾书生越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但无论是机车司机,还是车间管理干部,他始终未改变对工作的执着。 十几年来,曾书生凭着一颗炽热之心在铁路运输工作中锐意进取、奋力攻关,成为运输战线上的“发动机”,获得了山焦西山以及铁路公司的多项荣誉。 绝招管安全
多年来,事故与曾书生无缘,他认为没有别的诀窍,凭的就是两个“要”。
检查机车要勤。每次接班出乘,曾书生都会对机车进行仔细检查,哪怕是丢失一颗小小的螺丝帽,他都要想办法找来配上。当了副主任后,只要机车回库,他手中的检车锤就开始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常和当班同事们说:“宁肯平常多看几遍车、多流几滴汗,也不能让事故趁虚而入钻空子。”
执行标准要严。在集团公司推行“手指口述”标准后,有些年轻的乘务员作业时总觉得有些别扭和不习惯,认为只要看清楚信号就可以了,喊不喊信号无关紧要,但曾书生却要求必须一个信号一个信号地喊,还得用手势进行比划,直到大家养成了作业当中手指口述、呼唤应答的习惯。在几年的行车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行车中思想千万不能开小差,时刻都要把眼睛盯在信号上,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出事,执行标准化作业差一点都不行!正是靠着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和作风,车间才实现了如今的安全成绩。这也增强了他管理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信心。
妙计强管理
工作中,曾书生不断加强管理。作为一名从生产技术岗位成长起来的基层领导,他深知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车间内部,他带领大家大力开展“学标强业务、贯标找差距、兑标促提升”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行自控型班组的建设,建立安全自控机制,科学合理配置班组,使之具备独立作业特点,有效实现了作业过程中班组人员主动自控、互控、他控的目的,为车间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贡献。
自铁路公司开展前山取送车业务以来,区间防路外工作是重点。为做好这项工作,曾书生就以国铁每年发生的事故案例为教材,利用班前、班后会强调防路外的压力,教给大家在每个弯道视线差的地方如何操纵机车,控制好速度。当行人抢越线路采取停车措施后,他要求乘务员下车对行人进行安全教育,同时留下电话号码及名字,建立台账,对再次发现同一人抢越线路的,车间会说服教育并进行家访,确保公司行车运输安全和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车间的一名管理干部,曾书生非常重视职工的精神状态。乘务员在后半夜容易犯困,在交接班时段尤其是节假日值班期间,又会产生急躁心理,曾书生每次都进行耐心地教育和疏导,让职工安心工作。
带头重改造
多年来,曾书生在机车质量上严格要求,每一次出库前他都认真检查机车,同时还对机车进行技术改造。机车风泵使用率较高,风泵保险频繁烧损,对机车制动造成一定安全隐患,如果发现不及时就可能造成机车在区间运行造成制动力消失,从而引发事故。针对此问题,曾书生认真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并与厂家积极沟通,更换了新型保险,从而使保险烧损率降低,消除了机车运行的安全隐患,同时还降低了机车维修成本。机车柴油机缸体之间机油连接管采用的是铜管,在发生漏油情况时,因地方狭小,维修起来比较困难,时间也较长,针对这一课题,他查阅资料、多处求教,最后确定在缸体之间采用高压软管连接,连接处采用空心螺丝,改善了连接管的使用寿命,维修起来也比以前节省时间。
工作中,曾书生还把眼光盯在了设备的废旧利用上,他从库里找出了原来损坏的LTQ(励磁调节器),进行一次次的调试、一遍遍的插换,共修复了四台这样的设备。
作为一名铁路运输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长期以来,曾书生一直格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他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自己还得更加努力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