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上学时在孟子名为《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古文中学过的一句话。通过全篇通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经受的历练后,对上学时的这句话又一次有了全新的体会和认识。
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这不仅是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更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思想上如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和品质,并把这种精神和品质在工作中加以践行。
15岁的青年习近平,响应时代的召唤,从首都北京来到陕西的梁家河,面对全新的农村生活,他没有苦闷,也没有消沉,而是“既来之,则安之”。不仅身在梁家河,而且把心在放在梁家河,以“为群众做实事”的初衷,带着感情,融入到了农村和农民的现实生活中。
因为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5岁的习近平克服了卫生差的“跳蚤关”,生活差的“饮食关”,不适应的“劳动关”和扎根农村的“思想关”。用他的话说就是:“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有一句话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指引青年习近平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名年轻人也要像青年习近平那样,要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当下的青年人当中,想不经过努力而“速成”的有之,找个关系走“捷径”获得成功的有之,坐着等待“天上掉馅饼”的有之。习近平没有指望成功果实会轻易取得,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立志扎根农村。读着习近平青年时的“努力改变梁家河面貌”的故事,仿佛解渴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灵。当前,公司矿井建设正处于设备提升改造,采区建设的关键阶段。各级管理人员感受最深的就是上级业务部门对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自身的安全压力越来越大,安全检查的要求越来越严,形势任务对每一名职工的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矿井改革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像青年习近平那样,自觉树立岗位成才,敬业奉献的思想,自觉学习习近平“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崇高追求。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惟有经过勤奋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积淀形成。青年习近平对待学习是那么的勤奋。“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近平还在看书,就问:近平,你怎么还不睡呀?他总是说:再看一会儿。”知青雷平生回忆说道。村民梁玉明的话也在描述着习近平学习的勤奋学习的场景:“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从小生在农村的我,深知经过白天的辛苦劳作,感到非常疲劳,而习近平在当上村支书后不仅要操心村里的事,履行好岗位职责,而且总是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大家总是觉得事情多、工作忙、时间紧。于是乎,学习的激情日渐消退,思考的精神也被懒惰取代。对比总书记当年自觉刻苦学习的精神,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反思和检讨一下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的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认识了。
青年习近平担任村支书后,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挖吃水井,开铁业社、缝纫社,办扫盲班,一心为民办实事。“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村民王宪平这样评价当村支书的习近平,因为他当上了村支部的带头人,一心为民办实事,使村子呈现出一片生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习近平的“实干”精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因为习总书记心里装着中国农村的“梁家河”,牵挂着亿万人民群众,又以自己的行为践行着“实干”的精神,带领我们国家向小康社会迈进。在改革创新的伟大进程中,建设一流的煤炭企业,同样需要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同心同德,一心向前,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为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目标而不懈努力。
人生需要历练,历练使人成才。读罢此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千锤百炼始得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