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到处是“宝”,电缆电线法兰盘、开关阀门和钻杆,在煤市低迷的时候,全矿范围的的修旧利废、清仓利库行动让这些“宝”成为各个队组的“抢手货”。如今煤市回暖,苦日子和紧日子还要不要过?“宝”还要不要寻?五阳煤矿运料队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一毛钱也能看得上
1月16日,机电副队长刘广正带领检修班的几名职工在76轨道检修绞车电机。在检修过程中,一名检修工发现一颗固定螺丝不好用,随手就准备扔掉,刚好被刘广正看到。他急忙制止:“别扔!”对材料“看得紧”是刘广正出了名的特点。他拿起螺丝看了看说:“螺丝的丝扣有点问题,拿回去用锉刀修一下还可以用。”
像螺丝、螺母这样的细小配件很容易丢失,职工为了做到“有备无患”,经常超额领取。针对这一现象,该队从源头抓起,扎紧“口袋”,摒弃了“以新换旧、以换代修”的做法,坚持“少换多修,能用决不换,能修决不丢”的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焊制了配件箱、材料架,粘贴了材料配件名称、类别、规格、型号标签。工具房一改以往混乱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材料、配件齐全,摆放整齐,清洁干净,职工领取材料时方便快捷,为井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在废旧物品回收方面,该队不看价格看用处,“一毛钱也能看得上”,只要有用,应收尽收,并且出台了奖惩机制,为每个班组划分了废旧物品回收“责任田”,并且对回收率进行考核。
修修接着用
“师傅,这个旧阀门不能用了,换新的吧。”“不用换新的,我看看再说。”1月7日,在运料队工具房,该队工具房领料员蔡广河边对徒弟申龙说着,边拿起旧阀门认真检查起来。几分钟的“体检”过后,蔡师傅对阀门动起了“手术”。别看蔡师傅胖墩墩的,十个手指头却相当灵活,一番拆卸组装,阀门又可以重新“上岗”了。
熟悉蔡广和的人都知道,除了“抠门”,他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修旧利废。回收上来的各类材料配件,都是他眼中的“宝贝”,生锈的螺丝,他用煤油浸泡后,重新复用;出现故障的防爆荧光灯,他自己维修,只要能修复的绝不废弃。如果说强化日常管理,控制领用和消耗是“扫浮财”,那么蔡师傅的工作就是“深挖潜”。为了节省资金投入,他和工友利用废弃材料,先后加工制作简易道岔、铁轨枕、电缆钩等投入井下使用,为该队节约资金达10余万元。
“修修接着用”属于“修旧”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职工人人动手,节约成本的同时,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接下来的创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自己造
因为队里有着很多像刘广正、蔡广河这样的职工,运料队也成为该矿有名的“南泥湾队组”,队里职工打趣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早已经被写入队训。”
井下采区轨道7522电滚筒巷、水仓通道等4个地点需要安设单开道岔,但当时矿上没有备用道岔,在与厂家联系后发现,每副单开道岔仅报价就需要一万三千元,而且从采购到井下投用需要等好长时间,严重影响市场衔接。
“这道岔,我们自己造!”运料队队长秦小兵到现场进行勘察调研后,决定自己动手,利用回收的废旧道轨制作简易单摆尖道岔。绘制好草图后,找来材料和配件,利用1米道轨经切割、氧焊、弯曲制作岔心;利用废旧道轨经切割、氧焊制作成2.1米摆尖,最后再将岔心、摆尖焊接制作成单摆尖简易道岔。当月就制作单摆尖简易道岔四副,并安设使用,且效果良好。共节约材料费用5万余元。
除了自制道岔,该队还仅花400余元就做出了防跑车装置,几十元成本做出了小绞车滴油装置,节约成本的同时更激发了职工创新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