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生活在农村,过节是最高兴的时候。因为相对于平时艰苦的生活,过节总是要比平时吃得好一些,尤其是秋收以后,粮食满仓,那是农村最好的日子。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在我的家乡忻州繁峙,这是一个很讲究的日子,也是一个很有寓意的节日。腊八节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起床吃腊八粥。在农村有一个说法:过了腊八就是年。据说腊八节这天,谁家的腊八粥吃得早,来年谁家的庄稼就成熟得早。
在腊八节的前三天,乡亲们就要把做腊八粥用的黄米放在盆里,用冷水浸泡起来,每天都要换水,经过这样反复地浸泡,黄米会变得特别清香和有黏性。腊月初七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去河里打冰块,用冰块代替水来做腊八粥。大人用扁担一边挑着篓筐、一边挑着水桶,拿着斧头,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跟随着,到早已结冰的河里去打冰块。大人打冰块,孩子们就在冰面上滑冰、玩耍。过去那个年代的冬天是相当冷的,湖面上的冰冻得很结实。孩子们嬉闹着帮大人把从河里打下的冰块搬到岸边,大的放在篓筐里,小的放到水桶里,等到篓筐和水桶都装满冰块后,孩子们跟随着担着装满冰块的篓筐和水桶的大人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到家后把冰块直接倒入大水缸里,大冰块全部沉入水缸底部,小冰块就浮在水面上。腊月初七晚上还要把少许的红枣和五谷杂粮都用水浸泡起来,等待备用。
腊八节的清晨,几乎是听到公鸡头一声的啼鸣,母亲就从热炕上爬起来,开始做腊八粥。她把早已浸泡好的黄米放到大锅里,把冰块放在黄米周围,再把红枣和五谷杂粮放到黄米上面。加入五谷杂粮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那个时候的锅很大,一锅饭可以够十几个人吃。东西都在锅里放好后,开始生火加热直到煮开,冰块在加热的过程中慢慢溶化,这样做出的腊八粥特别地好吃。
当腊八粥的香味飘满整个屋子,孩子们也陆续从被窝里爬出来了。做好的腊八粥,看上去就像现在用电饭煲闷的大米饭一样,又叫腊八稠饭。用筷子把腊八粥挑起来,颗颗黄米粒都黏在一起,挑得高一些都可以拉出丝来。
大家把腊八粥挖到碗里吃时,可以再放入少许红糖。黄里透红的腊八粥,还有红枣和五谷点缀,在寒冷的腊八早晨,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甜滋滋的腊八粥,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那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也预示着来年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如今,我离开农村已20多年了,我们的生活早已从曾经的温饱走向小康。一年中的任何节日,都可以在超市买到食材、半成品或成品,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现在,我们姐弟三人都已成家,但是每逢腊八这一天,母亲还是会起得很早,为我们姐弟三家精心熬制腊八粥。虽然过去艰苦的日子和现在的生活相差很多,但是儿时在农村过腊八节时打冰块的场面,让我在离开农村后的每一个腊八节回忆起来都感觉是那么温馨、有趣。
啊!好怀念家乡的腊八节和那好吃的腊八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