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煤炭行业素有“年初出事故,全年都白干;年底出事故,白干了一年”的说法。临近年关,受到企业重组改革、安全事故频发、主井及选矸系统对接改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职工思想不稳定,系统调试正处于完善期,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多等多种潜在隐患并存,成为当前潞安集团漳村矿安全管理最大的考验。面对这种局面,漳村矿从抓安全的“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要结果、要安全,推动漳村矿高质量高效益高品位发展。
一张写实表 让安全管理留痕、留迹、留绩
进入四季度以来,漳村矿生产业务科室跟班负责人和基层队组带班负责人都要即时填写一份安全生产写实表,给当班安全情况、生产组织情况进行“精准画像”。笔者随机拿出综采队队长陈寅虎的生产写实表,里面清楚记录着顶板煤墙、采高放煤、排水系统、开机时间等20余项生产指标参数,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诊断报告”。
生产科科长罗明坤说:“为了将安全、稳定、改革具体要求落到实处,我们特别推出了生产写实表制度,通过生产写实、安全写实,做到既留痕也留迹更留绩,促使各级干部将安全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顶在头上。”
笔者进一步了解到,生产写实表具体细化为安装回撤工作面、零散工程生产、炮掘生产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综掘工作面等5个不同的写实表,并对内容规范、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比如综采工作面写实表就包括了每个时段的机组作业位置、影响开机原因、机组运行速度,以及影响开机的因素分类、影响时间比重等20余项具体项目,并对数据和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形成工作面生产情况分析报告,实现一班一表、一表一案、一案一档的写实管理。
罗明坤讲道:“通过一张写实表,不仅对每个生产流程的量变进行了准确‘把脉’,还对每个环节、每个因素的质变进行‘问诊’,既是对真实记录生产过程的‘一次留痕’,也是对还原现场作业的‘一次留迹’,更是对科室、单位和一线干部履职情况的‘一次留绩’,对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八条规定 让安全管控管人、管事、管势
“十八条特别管理规定,最后3个月的红线、底线,更是保险,全矿各级干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搞特殊。”10月9日,在生产调度会,矿党政领导重点强调。
漳村矿针对后3个月的安全管理,从抓各级干部的量变入手,向抓安全管理的质变要结果。具体工作中,不仅对矿领导层、业务科室负责人值班值守做出了24小时值守值班的硬性规定,还对所有人员每月深入现场的数量,以及查找问题、发现隐患的质量进行明确要求,做到既抓现场落实也抓资料上报。
安监处负责人李向彪谈道:“针对后3个月的安全管理,我们既有集中检查的‘诊断’,也有专项检查的‘号脉’。”据了解,漳村矿将深入开展持续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井上+井下全覆盖,要害区域+边远地带全走到,专业系统+变化环节全检查,并将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分类,严格实施隐患分级管控措施,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同时坚持规定动作常态化,自选动作特色化的理念,实施了“五个严抓”,即严抓岗标基础提升,不断增强员工的岗位操作能力,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严抓应急知识掌握,重点开展自救器盲戴、避灾路线掌握、透水征兆等应急知识授课,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严抓重大变化环节管控,对拖拉、起吊、运输、更换大型设备的变化项目上调一级进行管控,对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等进行“特别对待”;严抓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理管理,对重点变化全程管控,对于必须实施的重点工程、重大变化提前组织业务科室现场调研、制定措施,严格落实变化管理程序;严抓地面安全管理,每月20日开展一次全覆盖安全大检查,对存在问题要及时落实处理,保证地面安全和谐稳定。
千人次参与 盲戴自救器全会、全懂、全面
近日,在漳村矿基层队组班前会上,人人必须通过盲戴自救器现场考试,才能准许上岗。班班考、人人过成为必答题。
只见一位位应试者被蒙住双眼,而摆在他们面前的试卷,则是一台台自救器,只听监考者一声令下,参赛者在全黑的环境下,完全依靠平日里的技能掌握和双手的灵活操作,按照规定要求佩戴自救器。
四季度以来,漳村矿结合中央、省委、潞安集团党委关于做好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联系近期行业内发生的多起安全事故,针对高瓦斯矿井管理实际,为进一步提升职工在突发状况下的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将盲戴自救器作为一项“必答题”,分批次对全矿所有下井职工进行了集中培训,并设置严苛的考核标准,通过后方可正常上岗。同时,为避免职工们手生,还特别规定,所有职工还要“定期反训”,持续保持对盲戴自救器的熟练度,以确保职工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采取自救措施,为进一步自救、营救、脱离危险赢得宝贵的时间。据了解,四季度以来,漳村矿已先后有12个队组共586名职工一次性通过盲戴自救器考试,并将陆续覆盖到全员,累计共涉及1500余名一二线职工。
安全是最硬的事、最大的事。漳村矿不仅说在嘴上,更落实在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