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高平市建宁乡冯庄村一派热闹景象。“爱心超市”正在送温暖,村民们高高兴兴地领到了一份份爱心礼包;村委大院里,医疗队正在为村民们进行常见病科普和义诊……不远处,刚刚忙碌完、蹲在路牙儿上歇脚的孟忠民,拿出手机拨通了老母亲的电话,“妈,过节了,您老记得吃月饼。今年我们村的木耳、苹果大丰收,等我参加完农产品展销会,就回家看望您!”
现年52岁的孟忠民是晋煤集团成庄矿一名经验丰富的基层党支部书记。2017年11月,他积极响应号召,来到冯庄村挑起了第一书记的重担。
在市、乡、村各级班子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孟忠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一个负债30多万的村集体不仅清还了欠款,而且借助各种扶贫产业富了起来。一个“零”收入的村集体,账面上每年有了5万多元的盈余。
“落后村”有了新面貌 第一次到冯庄村的情形,孟忠民仍记忆犹新:一路坑坑洼洼、泥土飞溅,145户村民的年收入不足千元,房子、道路、水路、电路大多陈旧不堪,网络更是无人问津,全村处于一种封闭状态。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了给村民们修建一条致富大道,孟忠民天天往高平市交通运输局跑,终于争取到85万元的修路款。喜讯传来,村民们积极报名参加修路,1.3公里的柏油路开通了,直接连通环乡公路。
解决了出村道路的问题,孟忠民又开始四处奔波解决村民吃水的问题。盛夏时节,他顶着烈日,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并跟水务部门多次进行沟通,最终铺设了管道,让村民们吃上了干净水。
驻村两年半,孟忠民先后完成道路、水路、电路、网路的改造,还为村里积极争取政策,建起了一个老年日照中心和两个村级公园。一个封闭已久的小山村,开始活了起来、热闹了起来。
“四无村”实现产业致富 冯庄村是个真真实实的“四无村”,无带头人,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村民一年到头守着685亩土地维持生计。
“必须发展适合冯庄村的产业,才能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确保村民们持续增收致富。”孟忠民说。他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引进适合冯庄村的扶贫项目,并跑遍了周边所有培育食用菌的合作社和农户,同时远赴河北阜平、山东梁山等地进行学习,最终选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玉木耳。
玉木耳大棚种植在高平市尚属首例,没有经验借鉴,孟忠民只能摸索着干。他多方争取资金、研究场地,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投资72.3万元的木耳大棚基地在2019年3月顺利竣工投产。在此基础上,他自掏腰包,先行垫付5万元,为村民买了30万支菌棒。如今,10个木耳大棚一年经营性收入50余万元,还带动了部分村民就业。一位大婶说:“自从村里建起木耳大棚,我们不出村就能挣到钱,还能务农、照顾家,真是挣钱顾家两不误。”
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孟忠民扶贫攻坚的干劲更足了,他联合青草坡合作社,办起了一个130亩的苹果园,还和村民们签订分红协议。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村民们见到孟忠民,总会热情招呼:“孟书记,来我家吃饭吧。”还有村民捧着自家种的核桃、李子、红枣,不停地往他口袋里装。村民们把他当家人一样看待,他也把村民们当成了亲人。
李仁英是一位孤寡老人,早年丧偶,行动不便,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大女儿的女儿智障、生活无法自理,二女儿丈夫患重疾、常年卧床。孟忠民对老人格外关照,经常上门看望、拉家常,帮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用老人的话说,“孟书记就是我的半个儿呀。”
为了让村里的十几位孤寡老人减少意外伤害的费用负担,他坚持用自己的工资每年为老人们买一份40元的意外保险,解决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孟忠民不仅给老人当“儿子”,也给村民当“兄弟”。村中谁家有红事白事,他都要“搭把手”。
为了支持孟忠民扶贫,妻子也从矿上跟过来,租住在村边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里。屋内,除了锅碗瓢盆和一张床,就是一摞产业扶贫的书籍。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再苦再累,我也不会轻言放弃。”孟忠民感慨地说:“我将带领村民继续努力,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