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发明家,从一名普通技工到技能大师到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机电中心职工、优秀首席技师冯书兵,在20多年里,完成创新成果165项,获奖55项。回顾他的成长之路,离不开“专、新、传”的工作“三字经”。
专注:深刻教训后的转变
“刚到矿上时,我什么都不懂,看什么都很新鲜。”这是冯书兵上班第一天的感受。1996年,冯书兵成了一名采掘电钳工,凭借着对电工这一行业的热爱,他在职工学校培训学习QC83-80、120、200系列磁力启动器时格外用功,工作原理倒背如流,车间里处理常见故障又快又好。此时他心里想,工作中也没啥能难倒自己,是不是自己离成为机电大拿不远了?
然而,真是应了那句话:骄兵必败。现实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一次,井下风机开关QC83-80A顶闸,他觉得自己理论知识扎实,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就自告奋勇赶去现场处理故障。他打开开关后闻见一股烧焦味,看看启动器线圈没事,就说道:“这个问题难不倒我,这绝对是控制变压器被烧坏了。”拆下开关面板发现正如自己所料,三下五除二换好后就要求送电,他心里窃喜:“我也太厉害了,明天的班前会队长得表扬我啊。”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开关依然顶闸,变电所送不上电。
他仔细回想,操作没有失误,这是怎么回事?一时间他蒙了,竟然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后来老师傅经过检查发现是他在安装开关面板时把电源线压住了,致使绝缘皮破裂和开关外壳连接造成接地,发生了漏电故障。
“我是完全按照老师教得步骤操作的,谁知道操作现场还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呢?”他有一种挫败感。
“理论和实践是存在一段距离的,不要急,这里面的门道还多着呢。”老师傅语重心长地开导他。自那以后,他工作更加严谨认真了。
冯书兵在工作中非常善于思考,不断钻研,不仅在处理故障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经验,而且对处理故障过程中的流程工艺进行考量,反复问自己:还有没有最优方案,能够更加简单、快捷地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他逐渐成长为矿山里响当当的机电大拿,在王庄机电中心流传着一句话“只要是机电上的问题,找书兵就行了。”
创新:“实干”到“巧干”的转变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这是冯书兵心中的信念。在同事眼里,他有一股子韧劲,只要认准的事,就绝不放弃。
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冯书兵变生产难题为研究课题,积极破解机电安全瓶颈问题、突发问题。井下不允许带电维修,设备送到井上维修又耽误生产进度,这成了冯书兵最发愁的事,他在苦苦思索后终于灵感迸发,想到了办法。一次爱人和他聊天,说有个同事刚做了微创手术,要去医院看他。他对爱人说,要是我也能为井下设备做‘微创手术’就好了,爱人不解地问:“你那设备里有摄像头吗?”这句话点透了他。“为什么不能给设备安装摄像头呢?”冯书兵突然被点醒,脑海里的改造计划一下子就有了清晰的轮廓。
几经摸索,他和工友们终于把摄像头安装到了设备里,有工友半信半疑:“这个能行吗?”
“行不行的,咱们试用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冯书兵在工作台上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改装后的设备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接连排除故障,这样一来,在井下维修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没想到这么个小东西有这么大的作用。”冯书兵的徒弟崔宇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脸上满是笑容,“冯师傅可真能干呀,成了‘矿山发明家’了!”
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就是利用PLC和摄像头相结合,实现不停电检查设备内部器件好坏和查看设备内部继电器是否工作,解决了多年以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不断电检查开关问题,这项技术弥补了煤矿井下机电运输领域的空白。
冯书兵20多年如一日,在一次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35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矿山发明家”的名号也打响了。多年来,他担任集团机电考核组考评组长,因表现突出,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高级考评员、裁判员、优秀考评员等。
传承:个人到团队的转变
2019年3月22日,由冯书兵牵头的两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消息传回到单位后,微信交流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徒弟们纷纷向冯书兵表示祝贺。
为了方便年轻人学习技术,他建立了技术交流群。冯书兵说:“这里有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就是一个智囊团,可以摸索出更多新思路和新方法,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在冯书兵看来,如今的智能化要求特别高,任何一个细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干好一项工作,更多的是依靠团队作战,因此必须要让整个团队强起来。
虽然他带出了不少高徒,这些高徒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越来越感到当好人师并不容易。冯书兵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徒关系也要发生改变。“工作时我是他们的师傅,下班后大家就是朋友。”
集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冯书兵技能大师”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维护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处理它们的“疑难杂症”,为保障矿井高效生产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厂家不能到矿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室成员便主动请缨,成立处理机电设备故障小组,多次下井处理设备故障,保障了特殊时期矿井的有序生产。同时,结合疫情期间不能聚集的现实情况,针对机电工技术培训工作,还积极开设了线上培训课堂,提高了矿井机电工的技能,此举也得到矿领导的好评。
“冯书兵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至今,共培养出技术骨干532名,其中首席技师2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262名、高级工158名、中级工107名。他们成为各单位各部门的技术中坚,都能够处理大部分机电故障,保证本单位本部门正常有序生产。这些技术骨干还分别获得全国技术比武第十名,省级技术比武第二名,市级技术比武第一、二、三名,集团技术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近两年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共处理机电设备故障70余起,避免因事故影响生产时间300多小时,多生产原煤40万余吨,经济效益达9000多万元。完成小改小革、修旧利废60余项,不仅提高了井下作业安全系数,还创造了200多万的经济价值。
“人生有时就像圆形跑道,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冯书兵知道,荣誉会随着掌声渐渐淡去,奋斗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歇。每一次获奖后,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回到工作室继续学习研究。他说:“科学技术永远没有天花板,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