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煤企职工,我总是觉得井下的煤矿工人才是最值得崇敬的。且不说那苦脏累的工作环境,单凭他们长年累月在地心深处,始终用细心、再细心的精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安全路,就让人心生敬意。
我所在的单位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既有建筑安装、锚杆支护,也有矿建安装掘进等业务。有时,单位为了让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人员能够了解一线工人的辛苦,会让我们到矿建项目部进行工作体验。于是,我便有了与矿工兄弟们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有时半夜起来正好碰到刚上井的矿工,他们在昏暗的路灯下,穿着满是油污的衣服,面部沾满了煤尘,迈着疲惫的脚步行走在通往澡堂的路上。当我与他们擦肩而过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望,心中涌起的是一股深深的敬意!
作为一名煤矿工人,下井并不稀奇,但作为一名女同志可就不一样了。不过,幸运的是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有过3次下井体验。前两次是1995年在大同矿务局实习的时候,第一次下井比较简单,仅在井底大巷参观。当时的井底大巷给我的感觉是灯火通明,四周的墙壁光滑整洁、地面平整,除了感到新鲜以外,并没有感觉到井下的工作有多苦。
第二次下井就不同了,也让我真正了解了井下工人的辛苦。在矿上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到灯房领取矿灯和自救器,然后再领取井下的矿服。由于井下的一年四季都是阴暗潮湿的状态,我们穿着厚厚的绒衣绒裤,外套工作服,戴上矿灯,腰里系上重重的自救器开始下井。自救器暂且不说,尽管重但系在腰间尚无大碍,但矿灯就不同了,稍一低头,矿灯就失去平衡往下掉,我们只好一边走一边用手时不时地扶着。
那时,我们是坐着罐笼下去的,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罐笼电梯”的感觉。到了井底改乘两人一排的电机车,晃晃悠悠地行驶在黑暗而狭长的巷道里,足足行驶了一两个小时才到达工作面。我们去的工作面是综采,只记得割煤机正在轰隆隆地割着煤,高大的支架明晃晃地整齐排列着,我们只敢沿着墙边的路继续前行。因为当时前面有领队,具体走的是什么巷道不得而知,只记得有一截路水特别深,快要淹没了小腿,我们就这样穿着高高的水鞋在水里一步一步地跋涉着。
第三次下井,其实是一次工业旅游。所谓的工作旅游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下属的长平公司利用一条废弃的井巷,通过声光电等技术改造,打造的井下生产模拟基地,覆盖了煤矿采、掘、机、运、通等五大系统。本次下井体验,我们全程按照实际下井的程序进行。经过开班前会、更换衣服、佩带矿灯和自救器等环节,我们便跟随着工作人员乘着经过改造的罐笼下到268米深处的井巷。然后,同样坐着两人一排的电机车到达了工作面。
不过,此下井非彼下井,各有各的收获,各有各的感悟。如果说前两次给我的感受是新鲜好奇,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次给我的感受却是敬畏,敬畏大自然的神奇,敬畏各种自然灾害的威力,更敬畏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井下生产一线的煤矿工人。
在这次体验中,我理解了以往只在别人的文字中看到的“断层”“瓦斯突出”等现象,模拟体验了“顶板冒顶”“透水”等事故的巨大危害,了解了各种采煤方式的工作原理。体会到了井下工作“三块石头夹块肉”的危险与艰辛。特别是当我看到一根根木头搭成的“井”字形支护,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村子里的人经常上山砍的“坑木”。原来,儿时印象中懵懵懂懂的“坑木”,在井下不可或缺。
随着最后一道参观程序的结束,我们平安上井。当我怀着轻松的心情,行走在花香草绿、阳光明媚的井上,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抬头望望湛蓝湛蓝的天空,不由地感叹: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现如今,尽管井下的采煤机械、劳保防护、支护产品与以前相比改进许多,但井下工人的工作依然艰辛。有时与下井的人们闲聊,他们一次次的惊险遭遇不亚于我们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惊险剧。每每于此,当我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想象着地心深处的情景,眼前总会不时地浮现出一个个矿工的身影,他们才是最可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