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亦不知缘何故,对佛学文化突然间心生欢喜,自此,便一心想着寻求佛缘高深的老师,能给求知的我指点迷津,却总感觉求而不得。
难曾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亦或者是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罢!
一日,与好友闲聊中,无意间竟说到了珏山青莲寺遭受的修复性破坏,看到画面中光鲜亮丽的菩萨、金光闪闪的罗汉、不伦不类的百搭。即便是我这个没有丝毫文物保护经验的外行人,都感到无比的痛心疾首,愤慨万分,悔不当初没能多瞻仰几次佛像的“美貌”。
期间,好友给我讲了很多文物修复的知识和佛学文化,让我对之顿生钦佩,更对佛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谁曾想,好友却故弄玄虚地谦虚到:“这才哪跟哪啊,我这些还只是一位大师的皮毛功夫。”在我多次请求下,终于得知大师便是长子县法兴寺的文管所长张宇飞老师。
一念定,映澈山水。
是日,天格外蔚蓝碧透,阳光在树间穿行,好生迷眼。法兴寺之行终于如愿,拜访到了心向往之的张老师。站在法兴寺门外,拾级而上,仰望寺门,在蓝天暖阳的映衬下,法兴寺显得庄严而又谦和。张老师就站在寺门旁等候我们,顿时,我的心情有点激动,受到张老师这样的礼遇真是有点受宠若惊。
张老师虽不像想象中仙风道骨的模样,但看上去温润儒雅、亲和可人,尤其是他讲授时散发出的魅力让人沉迷。
来行之前,好友已经大概描绘了法兴寺的轮廓,使我的心中略有印象。最经典、最出名的当然要数法兴三绝:舍利塔、长明灯、圆觉殿。舍利塔方方正正、造型怪异,仿佛述说着六道轮回;长明灯四面开窗,但是无论外面的风有多大,塔内的油灯却长明不灭;圆觉殿大气典雅,为当地同类形制木构建筑中体量最大,实属弥足珍贵。更还有宋代牡丹花,一雌一雄,寂寞开无主。
佛教的起源、由来、发展、宗派等内容,在张老师口中娓娓道来,他将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干净利落、生动明了地展现在我眼前。尤其将娑婆世界比喻成一所学校,释迦摩尼佛祖身为校长,各位菩萨则是从这个学校毕业后被返聘回来教授平凡众生的老师,罗汉就是这所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如此形象的比喻真是淡香沁耳,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明朗,将我散落一地的、杂乱无章的印象好像被一根神秘的金线串联起来。这是需要渗透多少佛法要义、领悟多少人生感叹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让我沉迷的,还不只是张老师博大精深的修养和大道至简的修为,更还有他平缓而充满力量的讲述,给人涓涓细流终入海的笃定感。记得在那尊最美菩萨面前,张老师讲述了菩萨的前世今生,带领我零距离的体味着、瞻仰着、凝视着她的美。菩萨的威严、慈悲和柔美在张老师的讲述中,一点一点向我缓缓展开,犹如画卷般,芙蓉出水的彰显出她鲜为人知的那一面。我从未有过此时此刻这般了解菩萨,我仿佛感受到了千百年来菩萨对众生的怜悯。包括此时此地的我,我虔诚地凝望着菩萨的眼睛,她亦注视着眼前渺小的我,仿佛在对我昭示些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清楚,但我还是感到了心灵的平和,眼角微微有些湿润,可能心中的苦恼、昨夜的悲伤在菩萨的教化下,变成了泪珠儿,从体内逃离吧,这是张宇飞老师帮我架起的一座桥,一座菩萨和我的心灵桥。
一念起,万水千山。
只因自己对情不知所起的佛学的一点执念,有了今天的半日缘分,信愿行的法门无意间在生活中被我诠释,带给我的会是什么?
人之旅途,亦山亦水;深山古寺,暮鼓晨钟;无惧风雨,无喜阴晴;信缘则圆,正方有方!后会有期,来日是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