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煤矿新人”到“科创中心数据分析组组长”,再到“实现技术创收”,孙翔宇用了10年。他凭借对科学技术的热忱,首次尝试自主开发软件“群监网员隐患排查系统”,他研发的“神经网络瓦斯涌出量预测系统”成功跨集团推广,实现由软件研发到经营创收的突破。在4年的时间里,孙翔宇带领数据分析组完成了25项矿井软件研发与应用,并获得了2020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颁发的“两化融合先进个人”。一项项创新成果、一张张专利证书,见证了孙翔宇勇敢跨越困难的追梦路,也展示着新一代煤矿人已经从“煤黑子”转变为技术型的“煤亮子”。
勇于尝试 用拼搏点亮梦想
“安全一直是煤矿永恒的主题,能不能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工作进行融合,做出一个适合矿井安全管理的软件呢?”单位领导第一个就想到了平日里喜爱钻研软件技术的孙翔宇。“有!”虽然知道困难重重,但孙翔宇的回答很干脆。 孙翔宇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也爆发出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白天在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进进出出,详细了解隐患汇报、排查、处理的每一个细节,下班后又忙着学习编程、编写代码、测试程序,加班加点更是习以为常。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孙翔宇屡败屡战,经过3个月的努力,《群监网员隐患排查系统》V1.0终于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群监网员隐患排查系统》实现了隐患信息数字化、整改指令网络化、安全管理数据化,使隐患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从而让安全管理更加高效,责任更加明晰。对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而言,隐患的处理周期也由过去的8~36小时,缩短至4~8小时。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隐患处理周期,与此同时还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实时报表,最短时间了解情况,追踪整改进度。 系统正式运行后,东曲矿原有的安全巡查反馈情况纸质材料正在逐步消失,“数字化”的安全管理新模式逐步成熟,所有操作在手机上即可完成,简化隐患治理流程,减少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危害。更重要的是,根据系统的图形化数据分析功能,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图表、隐患KPI指标直观地展示各类隐患发生的规律,为管理人员提供优化决策,从而实现超前治理,为矿井实现科技保安提供坚实基础。 此套系统的成功研发与应用为煤炭企业打造矿井“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实现减人提效、科技保安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套系统于2020年1月13日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玉汝于成 用执着守护梦想
煤矿“一通三防”智能化平台、煤矿智能瓦斯检测系统、群监网员隐患排查系统……一项一项创新成果取得专利证书和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在矿井安全生产中产生效益。 每每谈到与汾西矿业集团贺西矿的工作合作时,孙翔宇总是格外开心。因为,自己研发的“神经网络瓦斯涌出量预测系统”成功跨集团推广,成功签署38万元的科技项目研发合同。但是,合作意向达成后,由于疫情影响,建设工程迟迟不能开展,留给孙翔宇的施工时间一再缩短,按期交付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确保工程如期交付使用,疫情防控形势刚有好转,孙翔宇便带队奔赴现场。可摆在眼前的是重重困难:施工场地位于山区,道路崎岖难行,往返耗时太长;生活条件简陋,水土不服;施工资源受限,又遇技术难题。面对困难,孙翔宇并没有放弃,他和团队十余次往返奔波,用一次次的尝试攻克技术屏障,完成了一次次实验测试,克服了资源短缺和身体不适,最终在2个多月内成功上线了适用于贺西煤矿的瓦斯预测系统,并顺利完成项目验收。 每一次收获的果实都需要辛勤汗水的浇灌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正是因为孙翔宇那股执着和不服输的劲头,东曲矿真正实现了由软件研发到经营创收的突破。
不忘初心 用勤奋践行梦想
“能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觉是很光荣的事情。”孙翔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以孙翔宇为组长的东曲矿科创中心数据分析组围绕“研发→专利→推广→销售”的工作思路,以破解生产难题为导向开展矿井智能化、信息化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研发,取得了对内创效750余万元、对外创收49万元的骄人业绩。 孙翔宇深知,信息化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所以他始终坚持每日为自己“充电”。每天工作后,他都会坚持一个小时的学习。他认为,“要是不能跟上技术的更新,以后的工作就没法开展了。” 孙翔宇不仅熟练掌握了C#、JavaScript等多种主流编程语言,熟练运用分布式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存储、AI数据分析、群集搭建和国内外各种服务器、数据库。同时还是采煤工程师,有丰富的井下一、二线工作经验,熟悉《煤矿安全规程》《AQ标准》和《三基建设标准化》等煤矿专业技术知识。 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孙翔宇结合自己所学,不断融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在努力实现创新梦想的同时,也怀揣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致力于为矿井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