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13日> > 总第202110期 > C8 > 新闻内容
到石圪节读中国煤矿史
新闻作者:王小军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把整个人类文明浓缩成一天,工业文明仅占屈指可数的几分钟,煤矿那就只剩下短短的几秒,其中之一的石圪节就是一现。就在我们回顾煤矿那一撇的瞬间,却足以对身边逝去的时光进行一次全新的审视与反省。即使是我们很熟悉的环境,也有很多未知的隐情,比如历史。作为中国煤矿史主旋律的石圪节,带有深深的红色记忆、科技烙印,有必要到石圪节走走、看看、读读、想想。

  红色基因积淀的红色记忆,是石圪节留给后世的启迪与启示。翻开石圪节的历史,透过每一片记忆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字:荣光。岁月的沧桑把历史的鲜血冲涤的干干净净,曾经经历过炮火洗礼的一代人已渐渐老去,曾经的惨烈只能由后人在历史的碎片中寻觅。石圪节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我党在山西革命老区建立的第一个企业党支部,见证了中国煤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工人运动的呐喊曾经响天动地,在天空留下一段艳丽的彩虹。石圪节矿工同资本家的斗争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反抗的历史缩影。石圪节是我党接收的第一座红色煤矿,经受了抗战烽火的洗礼。1945年8月18日,石圪节矿在我党领导下通过矿工起义解放,在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外界人士誉为“中国煤炭行业的西柏坡”。

  历史总有灿烂的一面,总有人在灿烂的阳光中歌唱。翻身做主人的石圪节矿工用豪情万丈谱写壮丽诗行。新中国成立后,石圪节迅速恢复生产,肩负起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光荣使命。他们提出了“一吨煤炭、一发炮弹,多产煤炭、支援前线”的口号,为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财力维艰、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石圪节人不等不靠不要,发扬太行山老八路光荣传统,以主人翁的昂扬姿态,因陋就简,先后实施了五次较大的技术改造,产量由年产万把吨建设成为年产90万吨,走出了一条小煤矿挖掘内部潜力、依靠技术进步发展煤炭生产的道路。1984年1月,原煤炭部部长高扬文到石圪节检查指导工作时挥笔题词:“石圪节是中国煤矿一枝花”。

  有一种记忆叫长久,有一种精神叫永恒。石圪节人熟悉石圪节精神、看重石圪节精神。在石圪节人心中,石圪节精神不再只是一种精神元素,而是如同血液一样被视为生命的动力之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崇拜。石圪节就是煤炭工业战线精神的发源地。石圪节在党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一代又一代的石圪节人艰苦奋斗、勤俭办矿、奋力开拓,使石圪节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土变洋”“由黑变绿”“由弱变强”五次伟大嬗变,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凡而卓越的巨大贡献,形成了引领全煤、蜚声华夏的“艰苦奋斗、勤俭办矿”之石圪节精神。周恩来总理于1963年亲手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之一,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为核心的石圪节矿风。石圪节以其富含代表性的发展历史及期间所形成独特文化内涵,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90年,江泽民、李鹏、宋平等1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石圪节题词赠言,石圪节精神也正式被确定为中国煤炭工业的行业精神,并号召全国各条战线学习石圪节精神。1991年“石圪节矿风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江泽民、李鹏、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5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正式以“石圪节”的名字命名中国煤炭工业“石圪节精神奖”,此奖项成为表彰煤炭工业战线最高荣誉。石圪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石圪节在奉献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产生了郝晓明、屈天富等一大批全国、省级劳模,先后获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中国煤炭一级企业”“现代化矿井”等国家、省、部级荣誉300多项,并3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科技在人类发展史上是时代的标签、前行的标记、先进的标志。石圪节人为之奋斗、为之努力。

  石圪节是中国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典范。石圪节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之一,在仅要国家半套设备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石圪节精神,建成了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之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老矿建成的现代化矿井,被誉为中央在煤炭工业甚至是中国工业的一块试验田。

  石圪节是我国资源枯竭矿井转型发展的探路先锋。由于井下煤炭资源枯竭,石圪节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采用轻型支架开采边角煤,并于2003年开始筹建司马新井。司马新井从奠基到竣工投产,仅用了21个月时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司马速度”,并开创了由一个生产矿井独立建设新井之先河。面对3#煤资源枯竭的现实,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进行了下组煤开采探索,并于2012年通过了省级验收,最高年产量达到130万吨,实现了规模化、效益化,为下组煤的开采积累了经验、开拓了道路。

  石圪节是全国煤矿去产能的典范。2016年,石圪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煤炭供给侧改革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部署和相关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退出产能90万吨/年,成为全国首批试点退出矿井,并在CCTV-1《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媒体及网站进行了报道,为全国的去产能工作起了引领示范作用。

  石圪节是一本厚厚的大书,“沉甸甸”的厚重期待大家去细细品读、慢慢品味。

  到石圪节读历史,不会虚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