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涵盖了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要素、全过程,从整个行业到企业、工人、产品等要素,从生产供应到下游利用等过程,缺一不可。 “能源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求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日前召开的第九次全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说,在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过程中,要想保障合理用能需求的安全稳定可靠供应,就需要煤炭行业发挥兜底作用。尤其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全生命周期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供应,还需要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价格,这同样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撑。
那么如何理解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有哪些?又该如何破解?
产量不再是越多越好,
而是应该“需要多少就产多少”
康红普提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以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为主攻方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煤炭行业与新能源及新技术、新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创造新模式新业态,推进行业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促进煤炭由高碳能源向低碳发展转变。这一概念也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涵盖了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要素、全过程,从整个行业到企业、工人、产品等要素,从生产供应到下游利用等过程,缺一不可。
具体而言,煤炭行业不再是产量越多越好,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多少就产多少”。为满足煤炭消费的多层次需求,煤炭产品同时要走向高端、多元、精细与系列化。相应的,煤企不只是简单挖煤、卖煤,而要以煤为基础,力争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能源提供商,煤矿工人由体力型劳动力转向技术型人才。
矿井服务也要由始至终遵循高质量。“从开采开始就要保证安全高效,目标是不再有伤亡、健康有保障。开采完毕,矿井退役恢复与所在区域产业发展自然结合,做好整合利用大文章。”康红普坦言,之所以推行“去产能”,原因之一就是煤炭产得太多了,“‘高质量’要求我们做到精准供应、定制化生产。建设一批高效、智能、少人的‘柔性煤矿’,增强煤炭供应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基于上述要求,康红普认为,高质量发展应具备“三高三低”特征。“三高”包括高效率、高安全度、高水平人才,即煤炭产、运、消环节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做到节约高效,实现“低死亡”到“零死亡”再到“零伤亡”的阶梯迈进,集聚造就一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引领行业进步的人才。“三低”则体现在低损害、低排放、低伤害——最大程度降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物、温室气体实现近零排放,改善矿井工作环境、降低对员工的伤害。
供需处于高位平台期,
产业存在“四不平衡六不充分”
对照上述特征,行业还有哪些距离?康红普指出,目前,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减弱,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步入高位平台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
据了解,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提升进展快速,但不同矿井之间先进程度不一,放炮采煤与“有人巡视、无人值守”智能化工作面并存,矿井现代化水平不平衡。中东部矿区资源逐步枯竭或采深增加,西部地区开发规模逐步加大,煤炭生产与消费区域不平衡,调运规模持续增加。煤炭作为我国化石能源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占比仍不足50%,相比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约55%~65%的产业集中度,我国煤炭市场结构存在不平衡。此外,利用的清洁化程度也有不平衡,燃煤发电等大型集中方式,与居民采暖、工业锅炉等分散利用并存。
康红普还称,行业存在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以及对外合作等六个“不充分”问题。例如,我国煤炭从业人员超过360万人,其中60%以上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高级技术职称占比仅百分之十几,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从事煤矿生产的人数大幅下降,部分地区甚至在个位数。相比之下,国外煤炭从业者的年龄结构、学历背景更加合理化,技术人员、高学历人员比重均较高,有利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以及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综合多项指标,我们提出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煤炭行业仅处于高质量发展的中等水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中,智能高效、碳减排、多元经济方面的系数指标尤为偏低。”康红普表示,应该针对性地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绿色低碳运行模式,引入多元化经营管理,补短板、强弱项。
应更注重节能提效,每年“开采
本身就要消耗约2亿吨煤的能源”
康红普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可分为“两步走”。一是到2025年实现阶段突破,全员工效在目前约2000吨/工·年的基础上提高100%,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5以下,地表塌陷率减少一半,利用80%以上实现超低排放,职业病发病率降低20%,加快实现全产业链碳达峰。二是到2035年实现重大突破,即全员工效达到1万吨/工·年,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先进发达国家水平,煤炭开采近零损害,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加快实现碳中和。
其中,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体系十分关键。“没有人才,做什么都是白搭。未来,我国煤炭行业将成为集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让煤炭成为大学生、博士生想来的行业才行。”康红普指出,行业现在急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与专业技能三类人才,需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薪酬结构等方面,造就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政府部门主要从顶层设计、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院校主要在建设师资队伍、完善专业课程及学位设置等方面下功夫,企业主要从人才激励、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使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同步。”
面对减排新要求,康红普还提出,应健全和完善煤炭开发利用碳排放计量和减排制度体系,支持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减排技术攻关,制定低碳排放激励措施,鼓励煤企、矿区、煤矿发挥自身优势减少排放。“按照煤炭年产量39亿吨来算,开采本身就要消耗约2亿吨煤的能源。实现自身节能提效,对碳减排有着巨大贡献。建议倡导利用变频等节能降耗技术降低设备能耗,以矿井水、回风、瓦斯等余热资源利用代替用煤,加快推进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甲烷排放与利用,全面提升煤炭开发环节的节能提效。”来源:中国能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