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上一个工作面的巷道重新支护留给下一个工作面使用,实现无煤柱开采的工艺。沿空留巷中,柔模工艺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承担着留用巷道中混凝土支撑墙体打设的重要作用,一旦柔模打设不到位、墙体质量不合格,就容易造成留用巷道失败。 作为沿空留巷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前沿矿井,古城煤矿近年来紧紧抓柔模打设这一关键环节,从材料使用、工程施工和工艺优化上持续发力,以过硬的标准、过硬的素质、过硬的技术,将柔模打造成金色“招牌”。
标准过硬的“包公脸”
工程好不好,材料是基础。只有材料质量过硬,施工才能顺利。对于柔模打设来说,充填所用材料强度是关键。 作为“后勤保障”,该矿供应部把好材料验收工作,当好铁面无私的“黑包公”,守好材料进场的关键“大门”,保证井下柔模施工源头标准。这群“黑包公”对于进场的柔模材料有着近乎苛刻的验收标准,砂子必须是粗细比较适中二区中砂、干砂,泥或石粉含量小于1%,含水率小于1%;石子必须是5~20mm连续级配碎石,碎石压碎值指标不得大于16%……在综采队的职工眼里,只要看到供应部验收的单据都会吃下定心丸,因为这就代表着标准的 “硬框框”。 “我们对于材料实行了三位一体的跟踪式管理。首先在地面,对于进场的物料我们要对水泥、砂子和石子等进行质量抽检,从源头实现管控;在井下施工现场由当班班组长现场监管物料的配比和均匀程度情况并进行验收,实现过程管控;施工后还要有专人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确保质量管控。”该矿供应部负责人张正斌介绍道。
素质过硬的“铁头班”
古城煤矿以施工队伍专业化建设为抓手,在综采队中成立柔模班,用专业化班组进行柔模打设。综采一队的柔模班是一支不到20人的队伍,人数虽少但却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头班”。 那么,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赢得“铁头班”的名号?还要从2016年9月说起,刚成立的柔摸班在现场摸底时迎来了他们第一个难题。由于古城煤矿是沿顶板掘进方式,容易导致柔模墙体倾倒。面对难题,他们没有找借口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虽然我们这个班组刚成立没有经验,但我们可以去学、去问。困难摆在面前,我们是专业班组,我们不上让谁上?”负责柔模技术的技术员金立波说道。有着研究生学历的金立波和班长孟超就钉在井下,对着图纸和资料在现场“摸着石头过河”,经过一次次研究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他们顺着浇筑柔模的底板提前开挖1.5m深、2m宽的基础,并浇筑了混凝土,使柔模坐落在坚硬的混凝土上,防止柔模的倾倒,保证了留巷质量。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克服了高顶柔模墙支护不到位、超长距离移柔模机等难题,硬生生将沿空留巷柔模浇筑的根扎进了古城的综采工作面,把沿空留巷工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技术过硬的“智囊团”
沿空留巷的工艺给矿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但还有一群人在幕后英勇奋战,不断追求效益最大化,他们就是综采技术创新攻关小组。作为矿井综采技术的“智囊团”,他们先后拿出了π型梁整形器、采煤机滚筒附加外喷雾装置的改进、单体柱液枪改造等创新项目,后来又把目光盯到了“柔摸”上。 随着工作面回采工作的推进,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虽然对矿井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柔性模具包成本较高、施工时间较长、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为此,“智囊团”积极“破题”,创新“求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专家给予指导,他们加班加点研究技术方案与实施步骤,围绕工程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使这种刚性模板支护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开始在N1305工作面进行试验。该技术采用的刚性模板支架分为上下五层,每层之间以拼接方式连接固定,并采用箱体式液压伸缩结构,最大程度保证了刚性模板接顶效果。该技术的采用有效改善了留巷工艺,提升了安全性,缓解了采掘接续,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矿采煤科科长同时也是“智囊团”负责人的李鹏介绍道:“与柔模支护技术相比,刚性模板通过改变留巷方式、优化留巷工艺,作业工序由原来的11道减少为现在的7道,大大减少了工人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操作安全性也随之提升。同时,该技术前期一次性投入刚性模板,后期只需要投入内部配筋材料即可,每米可节约柔模包的材料投入约2400元,一个工作面回采下来节省的就相当可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