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31日> > 总第202128期 > C1 > 新闻内容
科技创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闻作者:李斌斌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已来,唯创者先。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潞安化工集团在新推出的文化理念中明确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潞安化工集团下属的生产矿井之一,阳泉五矿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改革创新与安全生产等相结合,以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引领,带动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科研攻关,持续推进五小创新,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效氛围。

 

 

  促进了安全生产!

  在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阳泉五矿大多数掘进队组都使用EBZ160型掘进机,掘进机检修人员发现,施工完一条巷道后,二运皮带架的头架挂缓冲辊的位置,许多辊的连接孔出现损坏并且无法修复。阳泉五矿机运区修配队针对掘进机二运皮带架头架损坏的情况进行了专项研究,并下井实地查看了设备的工作环境和运行状态,对频繁损坏的部件和经常需要修理修复的部位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对比同类皮带架的缓冲方式对掘进机二运皮带架进行技术改造,他们将原先靠单螺栓吊挂受冲击的方式,改为缓冲承载式,避免了掘进出煤过程中因大块煤炭、煤矸石对皮带冲击,造成螺栓断裂等情况的发生。

  掘进一队队长梁小将说:“掘进机二运皮带架改造以后,承载力增大了,掘进过构造期间拉运矸石也不存在缓冲辊挂耳被砸断的现象,而且日常维护起来也更方便了。”

 

 

  减少了成本投入!

  阳泉五矿在推行全原煤入洗工艺流程中,洗煤设备不断增加,仅振动筛上安设的激振器数量就达到了54台,洗煤过程中激振器高频率的运转,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轴承和密封圈的损坏。

  以往激振器出现故障都会进行返厂修理,每台激振器的修理费用高达16万元,且返厂维修过程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正常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修理费用的支出,阳泉五矿选煤厂决定将修复激振器的工作作为自营工程承包给机电队。起初,检修人员在拆装主轴及轴承时,使用大锤敲击主轴分离轴承,职工的劳动强度相当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功效还低。

  如何才能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这是机电队队长赵建平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他带领技术骨干借鉴压力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试验,利用现有的液压拔轮器、工字钢及槽钢,自行动手制作了一台卧式压力机,同时,在改装的拔轮器上加装可以调节高度的螺旋机构,通过操控电动油泵,便可完成设备主轴及轴承的拆装工作,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检修效率。

  阳泉五矿选煤厂自制卧式压力机投入使用后,维修一台轴承或者密封圈损坏的激振器仅花费2千元,而且该设备还可以拆装皮带机机头轮等其他长轴设备,每年可节约维修成本150多万元。

 

 

  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了保持大巷的干净卫生,阳泉五矿研制了新型矿用大巷清洗车,有效解决了大巷清洗难度大、人工清洗效率低等问题,使用水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有了明显改善。

  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的要求,阳泉五矿以公共区域的标准化动态达标为示范引领,纵深推进全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此,该矿指定由运输工区负责,成立科研小组,着手新型矿用大巷清洗车的研发。该矿利用井下蓄电机车作为洒水车的牵引车和供电电源,所有蓄电机车全部通用,避免了单台蓄电机车的长期占用;在平板车上安设一台排水泵和司控器,作为洒水控制装置,保证了洒水车在运行过程中洒水的连续性;将5吨煤车改装成水箱,一次加注4立方水,每箱水可完成1500米大巷的清洗;在水箱上安装了两组喷洒装置,最大扬程可达8米,实现了大巷的全断面清洗。为了便于操作,工作人员将控制开关安设在蓄电机车上,实现了车辆边运行边控制的操作方式。

  目前,五矿研制的新型矿用大巷清洗车服务于420和520水平,工作人员每星期对大巷进行一次洒水、每个月对大巷进行一次彻底清洗,保证了大巷的干净整洁。以往人工洗巷用水1.4吨/百米,使用新型矿用大巷清洗车用水0.53吨/百米,用水量降低一半多,按每吨水4元计算,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5000多元;每清洗一次大巷用工成本也从10人减少至2人,耗费工时从15个降至1个,效率提升了75倍。

  多年来,阳泉五矿积极搭建创新工作平台,先后创建了五个大师创新工作室,在日常工作中,各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与各自的主要成员成立专题小组主动针对生产中的挡手问题,积极进行科研攻关,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2020年,阳泉五矿科技进步(项目成果)奖共评审出46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16项;科技进步(理论成果)奖共92项。机运区修配队党支部书记于智超发明的《一种煤矿机电设备接线装置拆装工具》、选煤厂副厂长张建国发明的《一种新型煤样采集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阳泉五矿认真贯彻落实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持续营造创新风气,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全员开展创新,让干部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发现问题、突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创新的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投入,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