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从潞安化工集团寺家庄公司总调度室传来好消息,开拓二队负责施工的15309工作面进风底抽巷月进401米,创公司岩巷综掘单进历史最好水平。 取得新纪录的“秘诀”是什么呢? 秘诀一:无缝衔接 8月初,寺家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志平在公司早调会上提出了岩巷月进400米的目标。 开拓二队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讨论会,排查制约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做到内部准备到位,外部协调到位,整体衔接到位,保证执行到位。 “这个月需要安装一部皮带,按以往的情况,怎么也得影响一个圆班,这样的话,怎么完成400米的任务啊?”三组管头队长李海鹏有点犯愁,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一个生产班都耽误不起。 队组审时度势,统筹安排,提前将其他两个组的检修骨干、电工派往三组进行支援,超前组装,做足准备,最终实现了安装皮带与进尺组织两不耽误。 “最近的钢筋钢带不够用,生产班想多干也不行啊。”三班工长王二旦着急地给队长诉苦。 顶部使用的钢筋钢带现在是由公司物资供应站派专人制作,由于用量突然大增,钢筋钢带一时满足不了供应。队长刘宏伟在了解情况后,当机立断,决定从队组抽调2人,每天在井上配合物资供应站制作钢筋钢带,材料供应的问题随之解决。 后勤保障跟上了,在生产一线的师傅们也不掉链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分夺秒拼命干。 “小班的工人利用截割的时间,就把支护材料和工具准备到掘机后面了,停机不到三分钟,钻具就扛进掌头了,在小工拿钻杆的时间,风水管已连接好。打眼完成的同时,药卷、锚杆、托盘等也准备好了,就等着预紧了。” 生产技术部工程组现场写实的王国文接着介绍:“支护期间,谁要是动作慢了,感觉都有点不好意思,生怕因为自己工作的不到位,影响班计划的完成。”“有个词叫见缝插针,在生产组织上我们这是无缝衔接,连插跟针的‘缝’都没有啊。”技术组长栾鹏飞补充道。 秘诀二:零故障 “现在巷道共有3部带式输送机,1台综掘机。任何一部设备出问题,都将直接导致停产。因此,检修工要做好服务工作,绝不能让设备‘卡壳’。”为此,队组在日常的检修操作中,强力推行“一班三检”管理制度,即开工前先开机空转一段时间,对现场的作业环境进行安全确认,对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部位进行认真检查。班中巡查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班后复查设备运行状况,如实填写设备检修运行记录本,实现设备动态检修到位。 同时,队组还打破只在八点班检修掘进机的传统,采取掘进机停运时间即是检修时间的策略,机械润滑,配件更换,磨损检测……每次检修,一项不少,使掘进机保持了良好工作状态。 “以前每周加一次皮带,现在平均每两天就需要加一次。”该队机电副队长刘志田说,“我们把检修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只要需要加皮带,不分哪个班,会随叫随到,尽一切努力为生产保驾护航。同时还为每个生产班配备一名检修人员,避免突发的设备故障影响生产。” 31天,93个班,零故障,为他们点赞。
秘诀三:“群雁”齐飞 队长刘宏伟,身先士卒,沉在一线,摸实情,想实招。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犯了,疼痛难忍,一直没吭声,与工人一起接管子,换泵,拉电缆、肩挑背扛,手磨破了,肩压肿了,从没有叫苦喊累。 “掘进队的天职就是多打进尺,任务完成了,才能多挣工资,生活得更好……”每次周二、周五安全会上,支部书记张旭峰都要苦口婆心地给职工做思想工作。 检修出身的管头队长李海鹏,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下井就是十几个小时,趴在综掘机上“把脉会诊”,全月满勤,没有休息一天。 技术大拿栾鹏飞,主动调整巷道层位,为快速掘进提供了技术保障。 大巷主运皮带运行不正常,生产班工长周建庆积极协调,一个班进出4、5趟,1600多米的巷道走下来就是一万多米的路。问他累不累时,他笑着说:任务完成了,累也值了。 “头雁”引领,“群雁”齐飞。 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他们以虎口夺食的拼劲、重锤钉钉的狠劲、蚂蚁啃骨的韧劲,愣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勇创岩巷掘进的新纪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回望这支队伍的的历史,一个个奇迹、一个个辉煌定格在了寺矿人的记忆中—— 2018年12月,270米; 2019年7月,315米; 2021年4月,335米; 2021年8月,401米。 一步一个台阶,一次一个高度。 这是一场迎难而上的激情战斗,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寺矿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这是一曲突破自我的拼搏赞歌,在他们的身上,见证了寺矿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冲劲。 401米,新速度,新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