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09日> > 总第202136期 > C7 > 新闻内容
追寻红色足迹
新闻作者: 李娟银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奔驰的汽车,一路向前、向前,朝着大山那边的方向。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安宁静谧的地方、一处不期而遇的美景、一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值得我们去追寻、去亲近、去拥抱。

  我们的双脚刚一踏上南庄村的土地,就被扑面而来的、原始纯美的乡土气息深深地陶醉了,那是远离城市喧嚣、回归精神家园的感动,那是褪去心灵铅华、重返绿水青山的安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享有“晋察冀小延安”赞誉的小山村,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无限向往。

  阳光炽热,湛蓝的天空仿佛被温河里的山泉水洗涤过一般,明净清澈;道路两旁,枝叶婆娑、浓荫如伞;田野间,花儿舞动、顾盼生姿,在烈日下摇曳成独有的姿态。

  得天独厚的南庄村枕山面水、物华天宝,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一块镌刻着“平定县路北人民政府”的牌子格外醒目,使这个偏僻、静谧的小山村有了发光的底蕴:林一新、张布克、程瑞等无数的英雄前辈,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他们在这里建立抗战政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驱逐倭寇,重振河山。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战期间,南庄村人民积极开展游击战、地道战、阻击战,为抗战胜利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那条地道记录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记录了倭寇入侵时,军民同心、干群一体、一致对外、复兴中华的伟大壮举。

  这不仅是一条地道,也是一页历史,一页刺刀上沾满鲜血、呼吸中弥漫着硝烟的血泪史;这不仅是一条地道,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员振兴乡村经济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这里,我看见一条连着镰刀与锤头的巨大的根须,有温度、有激情,更有大山儿女致力家乡经济建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在田间地头、院落小巷,我看到了南庄村人民翠绿的心情和红扑扑的欢颜。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棵历时1700余年的古槐,树冠庞大、枝叶浓密,一圈圈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的痕迹,钢筋铁骨相互簇拥,如军人站立,威武遒劲,屹立不倒;像忠诚卫士,穿越时空,见证了那段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层层叠叠的枝干,护佑着这片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强盛的红色沃土。

  那一块块篆刻着人物生平、记录着英雄事迹的浮雕墙壁,令我忍不住动容。在旧中国积弱积贫、列强入侵的艰苦年代,他们那同仇敌忾、气壮山河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骨骼中呼啸。

  这些先烈的壮举,已经成长为一座座丰碑,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簇拥着烈士丰碑的,是醇厚浓郁的绿色,是祥和与富足,是积淀与传承。八眼窑、旗杆院、刘家祠堂、高房院……一座座古建筑像璀璨的明珠,斑驳陆离,坐落在峰峦叠嶂下;公主坟、沓音岸、石瓮……一个个自然人文景观像耀眼的星辰,熠熠生辉,镶嵌在盈盈碧水间。

  那潺潺的温河水时急时缓、奔流不息,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波光云影、山河依旧。

  风清,天朗,好人家;山碧,鸟鸣,花竞发。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亲切、温暖、淳朴、无杂,直抵我最纯真的情感深处。愿岁月无恙、时光静好;愿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临走,闪耀在我眼前的仍是那一抹鲜亮的颜色,那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在我心中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一直指引着我追寻,追寻那心目中红色的足迹!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