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历山,在2011年夏秋之交。车过太原,至侯马东行。高速便捷,朝发夕至。从翼城县的翔山之东,攀爬而上,行走不足百公里,便到了历山。继续行十余公里,我们就到了历山的最高峰,舜王坪。那时的舜王坪,已经有开发的痕迹,一条木道绵延几公里,直通山巅。几人垂足于如壁山石旁,听风沐雨,看对面沁水县的牛,慢悠悠咀嚼着,一朵朵白云在脚下翻腾,仿佛置身灵霄殿,有腾云驾雾之感。了解得知,山西历山方圆100公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舜王坪,海拔2358米,端坐在中条山脉最高处。这里,丛林茂密,植被良好,百余种野草杂陈,漫山遍野散发着各种香味。细雨绵绵,历山,被笼罩着,穹庐似盖,时空易位。远眺,牛羊散居,星星点点如塞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身临历山,顿觉诗意盎然,我们四处攀缘,听导游介绍历山基本情况,得知此山就是舜耕历山的一处所在,舜王坪后面,南行两三公里,有一座片石砌就的石庙,导游说这就是舜王庙,已经几百年了。导游说,因为是国家级森林开发区,政府不让大规模开发,他们每年只零星接待客人,只游览几个小时便下山,吃住一般在县城,最多在镇里农家客栈居住,山上没有吃住的地方。果然一派自然景象,天然淳朴,清冽通透。下山时,我跟随行开车的弟弟讲,没想到,翼城居然有这么一个天然森林,空气质量这么好,以后有机会,我会经常过来,让朋友感受山西大美。 5年后,我第二次到了历山,这时的历山已经被当作著名景区来打造。2015年,山西一家文化旅游公司要把历山打造成为北方一个著名的天然森林康养(氧吧)景区,理由是这里为北方最大的亚高山草甸,是舜耕历山发源地,山西、河南、陕西黄河金三角旅游集散地。那次考察,除了沁水历山,我们主要考察的是沿沁河流域的城堡,如柳氏民居、湘峪古堡等,意在打造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沁水城堡群。当时,对沁水县全面转型、立志打造旅游文化集散地,有了一个深刻认识。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沁水县要立足山水林草和古城堡古村落,打造文化旅游大县,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一定可以深度吸引包括山西在内的附近的陕西、河南、山东及河北的客人。朋友说,从这些年的游客结构看,今天的沁水历山,已经成为这些游客重要的旅游集散地。秦将白起屯兵之地,都能在这里找到遗迹。因为地处偏僻,在沁河两岸,保留下古晋国、古中国作为汉民族文化的文化遗产,石拱桥、建筑美学集大成者,有柳宗元后裔留下的柳氏民居,沁河两岸林立的古堡如湘峪古堡、郭壁古村落古院落、舜帝庙,斑驳的壁画、砖雕照壁、斗拱柱础,尉迟村著名的赵树理故居,这里蕴藏几千年不绝的非遗文化,更有挖掘价值。早在23000年前,人类的先祖就在沁水县境内的历山腹地下川村一带定居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震动考古界的璀璨的“下川文化”,或可验证民间对于“舜耕历山”笃信不疑的又一佐证。2009年出版的《沁水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翔实的文化参考,给“百年古县”绘制出一幅绝美图画。 站在今天的沁水县城,西望70里,便是旧石器晚期的下川遗址,历山脚下。1970年在这里挖掘出的箭镞、骨针,如果印证了沁水的厚重,那么,三家分晋后,“迁徙晋君于端氏”则把我们带入到3000年前的风云岁月。《扬晋地文史山川大纛》里生发出一些思考或建议:“山西地,自然山川与历史文物荟萃。文化之厚重,实拥华夏民族人文精神领域之巅。我印象中,洪洞大槐树、平遥古城等,早已是国内外游人游晋当选之地。但,山西人文风华、山川伟岸,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又绝对是多峰并岚、精彩纷呈的。”对历山,朋友提出了“环大舜王坪”旅游新概念——晋南翼城、垣曲、沁水、阳城4县之历山自然保护区的舜王坪,是传说中上古时代舜帝耕作之地,亦是华北最高的亚高山草甸风光地。自然景观和美丽传说珠联璧合,应是现代人把其相得益彰、做大做强的当然话题。休闲是一种文化兴致,也是一种史风情调。也可以说,她更是作为具有真性情气质的旅行者所需求的对文化寻求的雅韵支撑。那种在质朴与野性交叉互贯中形成的历史美、苍凉美,具有强烈的时间穿透性。这种美,山西有。它勇猛地跨越了千百年,正撞击时下旅游人的心扉。壮阔的英雄史诗,赵氏孤儿、魏绛和戎、悼公复霸、九合诸侯、六卿专政、三家分晋,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完全归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但现今都没有得到有效张扬,获得应有的文史资源引题而行走于现代旅游中,实在可惜。进而来展开其审美价值真实与认真的评估,所以,扬晋南文史山川大纛,需要有心人共同发力。纛,旗帜也。无论山西历山旅游经济开发区,还是“环大舜王坪”思路,我们所希望见到的,是一个强有力组织体系下的大旅游、大文化、大发展,也是全社会对这个拥有3000年历史的古县殷殷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