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26日> > 总第202166期 > C8 > 新闻内容
父亲这辈子
新闻作者:杨启敖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于生活所迫,父亲13岁时背井离乡沿路乞讨,历时两个月走到西安,经好心的同乡介绍到一家店铺当学徒。父亲头脑机灵、手脚勤快,深受商铺老板的喜爱,有空便教他识字、写字、打算盘。那时候商店倒闭频繁,父亲先后在六七家店铺干过,虽多次面临失业,但由于他为人忠厚肯吃苦,得到多家店铺赏识,总能谋得一口饭吃。

  1947年,父亲经老乡介绍与母亲相识并结婚,组建了家庭。

  西安曾办过扫盲夜校,父亲积极报名参加,认真学习,文化水平不断提高。1954年公私合营,父亲在西安市煤电公司上班。1955年,父亲到商业局用借贷的120元钱买了一辆小平车,开始了替公司拉货转货的工作,艰难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和二弟,亲眼见父亲天不明就起床,拉着架子车从西大街装上500多公斤的货物,拉到解放路,有时送到大雁塔附近,一出门就一天不回家。中午饿了吃自带的锅盔,渴了喝凉水。

  有一次,父母亲让我和二弟到街上买油条豆腐脑端回来吃。我和二弟边走边玩,我把盛满豆腐脑的大碗顶在头上,走着哼着戏调子,没注意手一滑,一碗豆腐脑泼洒当街,碗也摔成了五六片。我心里很害怕,回家把事情和父亲说了,父亲让我俩端正站好,严肃地说:“碗打了没伤人还算是好的。这个大碗,爸要流半天汗才能挣来呀,以后小心点!还有这豆腐脑,都是农民流汗收下豆子磨浆做成的呀!”过了一会儿,父亲和蔼地说:“这回算了,下不为例。”我这才松了一口气,从此深刻认识到要珍惜粮食。

  20世纪60年代,父亲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全家回故乡临猗当社员。在农村,父亲一样勤劳肯干,展现了中国农民勤劳俭朴、淳厚善良、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

  父亲为了培养我们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习惯,经常带着我下地劳动。有一次,父亲喂的膘猪出槽了,要拉到庙上食品站卖,他拉着平车,叫我骑着自行车。走到城东,有一段上坡路很陡很长,我要给他推车,他不让,说自己能上去。只见父亲慢慢地拉着车,先向右边斜着走到了路边后转身再向左边斜着走,走“之”字形。上到坡顶,父亲也不怎么喘气。父亲拉平车上坡的经验让我很受益,后来遇到上坡路,我自己也能不费力地上去。

  孝敬老人方面,父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祖父去世早,祖母一人支撑着这个家。父亲坚持每晚给老人送便盆、烧炕。早上起床后,也是先到祖母房间问候,晚上要等祖母睡下后才离开。祖母85岁那年,因身体虚弱整天躺在炕上。父亲听说人参大补,但贵得很。“好才贵,我们做晚辈的要尽心尽力,孝顺到底。”说罢骑上自行车到县医院买回两支东北人参。

  父亲正直宽厚、乐于助人。1961年清明节前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的一个朋友志新叔带儿子来我家,说是看望父亲,其实是专程借粮来了。他说去年天旱庄稼歉收,今年吃的粮食接不上,想借些粮食应急。父亲想了一下,便从自家不多的余粮中装了50多公斤小麦。志新叔要给钱,父亲硬是不收。

  父亲80岁那年,我们兄弟姊妹商量着给父亲热热闹闹过八十大寿以表孝心。父亲知道后当着我们的面告诫说:“你们不要筹备了,我一辈子过惯了节约日子,你们都是党员干部,要带头端正社会风气,从咱家做起,从我做起,把过寿的钱用到为村民办实事上比什么都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