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简称“后安煤矿”)是朔州市大型的民营企业之一,位于平鲁区陶村乡王高登村南,始建于2003年,2005年建成投产。井田面积4.8336平方公里,现形成“555”发展格局(核定能力500万吨/年、洗选能力500万吨/年、煤矸石加工转化能力50万吨/年)。配套的万吨铁路运煤专线,发运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矿井机械化程度达100%,年上缴税费6亿多元。现有职工1600多人,是朔州市唯一录用本地人就业达90%以上的煤矿。 近年来,该公司聚焦“高质量”,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绿色建设、转型发展、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几大模块为载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生命至上 筑牢持续安全根基 超前配置。由于经常对煤矿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后按煤矿董事长赵尚海发现,有的企业为了省钱,在安全工程、设备设施配置及安全基础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或者达不到标准的行为,这样一来,事故就可能发生。发生事故后,不仅人员伤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难以为继。 “我们就是要把处理事故的资金,‘前置’投入到安全上,确保企业实现本质安全。”赵尚海说。2003年建矿初期,公司修建成4.5公里长的高标准矿区水泥路,确保应急道路畅通。2013年4月,投资585万元,建成了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及供水施救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井下职工的安全保障程度,有超前的硬件配置。而工人队伍的超前配置体现在公司管理层始终站在“生命至上、对子孙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去抓安全,同时招聘大量本地职工,精心培育,使本地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全员参保,矿工队伍相对稳定,这既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又为安全加了一层保障。 该公司优先安全费用的投入,大力提倡安全费用必须大于或等于一,不能欠账。在确保正常安全投入的同时,着重抓好系统和设备的升级改造。2021年井下4G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井上、下实时通话,可及时处置应急预(报)警情况,掘进面实现了5G通信及数据传输和智能化掘进。智能化掘进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原有掘进工艺带来的管理、安全、环保、效率等一系列问题。购置了矿用移动火灾侦查机器人及矿用移动喷水灭火装置,对预防井下突发火灾事故提供有力保障。 为杜绝尘肺病的发生,该公司投资1200万元,引进煤层高压注水等设备设施;投入800多万元,全矿推广风水联动灭尘和转载封闭除尘系统。工作面、巷道安设喷雾洒水装置,煤尘得到有效抑制。定期发放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建立“一人一档”职业病监护档案及一年一度的矿工健康体检制度,保证了矿工身体不受职业病危害。 完善制度。该公司根据新《安全生产法》、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新《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法律法规及上级一系列安全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适时重新修订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13个部分420条内容。 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契机,构建了责任、落实、奖惩“三并重”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提升“个人自律、班组自治、区队自主”程度,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由“管结果”向“管源头、管过程”的转变。 严格公司领导带班制度。在执行好现场手拉手交接班的同时,对工作面收尾搬家、过断层、巷道开口、贯通、过巷等重点工作实行现场盯控,靠前指挥。 以强化区队、班组两个基层“一把手”安全履责为切入点,明确跟班队长为本队现场第一责任人,实行区队跟班队长、班组长必须同工人同下同上,班中重点部位重点盯控,跟班队长的工资与现场的安全质量挂钩,当班考核、当月兑现。 积极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一是每月由矿长组织召开安全风险管控会议,分析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布置下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二是矿长每月组织1次、分管负责人每月组织2次隐患排查治理,加重突击检查的力度和频度,突出中夜班、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对发现的隐患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按“五落实”要求整改,明确整改时间节点与效果;三是强化区队班组基层、岗位隐患排查,使隐患早发现早治理。 加强教育。从对全矿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认知能力入手,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是在全矿继续强化“班组建设”,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执行意识;二是持续推进“每日一题”学习活动,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思想意识;三是坚持实行以师带徒“传帮带”制度,打造合格的员工队伍;四是强化专项安全培训,提高专项安全业务水平;五是强化新工人和转岗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六是强化“三违”人员的安全教育,消灭事故萌芽;七是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对在生产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不论大小,都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认真分析处理,实行一事一警示,一事一教育制度,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严格标准。该公司对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要素,形成自主运行、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实现静态与动态达标、硬件与软件达标、内容与形式达标、过程和结果达标、制度设计和现场管理、考核检查和信息化的有机统一。自2017年11月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至今,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始终动态保持一级水平。 由公司标准化科具体实施,每季度负责各岗位作业流程的推广管理工作,检查、指导各区队的岗位作业流程开展工作,协调解决专业组责任队伍在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检查专业组责任队伍流程学习、培训、提问的开展情况,组织收集整理专业组责任队伍在岗位流程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意见,将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考核纳入员工绩效工资,并采取查看学习记录、随机提问、月度抽考、季度考核等方式,对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为了保证标准化工作动态达标,该公司专门成立了运输管理科等特色职能科室。标准化科负责持续推进该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工作,引领和指导安全生产标准化业务;运输管理科负责全面保障运输系统运行过程风险管控,填补了无轨胶轮车有人使用无人监管的空白。
依靠科技 打造安全高效矿井 该公司利用高压水预裂煤、岩层,让水的压力切开煤层顶板,使煤层顶板裂隙增多,并在水压的持续作用下沿此裂缝扩散延伸到一定范围,使水渗透到煤、岩层中,让顶板松动变软,破坏煤、岩体的完整性,降低煤、岩层的强度,让顶板能够自然垮落,提高顶煤的回收率,减少采空区遗煤。采区布置时同时优化供电系统,采区变电所缩短供电距离,并提高综放工作面电压等级,降低线路损耗,增加电压稳定性,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同时,通过更换变频器,节约用电,真正实现节能降耗。井下原有轨道运输改为胶轮车运输,可提高煤矿辅助运输效率,消除轨道运输安全隐患,降低劳动作业强度,减少辅助配套设施的投入,且整个系统简单,较好的改变以往轨道运输方式适用性差、系统复杂等问题,实现了辅助运输的连续化和专业化。 克服开采条件困难,优化工作面设计,将切眼按照最大夹角30°进行调斜,通过优化设计在不增加工序与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大角度调斜转角开采,使工作面头尾相差87.5m,避免丢失“三角煤”,大角度调斜转角开采工作面预计增加产量12万吨。为解决辅助运输任务重、人员配置多、运输成本高、时间长、物料供应不及时和生产环节多等问题,将地面物料通过下料孔直接送到井底车场,利用下料孔下放物料使运输石子、砂效率提高4倍。
变废为宝 建设绿色美丽家园 该公司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坚定不移地走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该公司着力探索实现矿井采煤废水回收复用新办法、新途径,赵尚海着力破解采煤废水循环利用的系统性技术难题,经过连续3年的奋战,投资3000万元建设采煤废水处理复用系统,于2018年10月正式投运。该系统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美国陶氏反渗透、超滤等主要工艺,德国西门子、瑞士ABB全自动控制系统,经过3步深度处理,实现了矿井采煤废水由黑到清、由清到净、由净到纯的转变,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废水处理后一部分复用于井下喷雾洒水、乳化液配制,剩余部分经纯净水经深度处理后进入自动化罐装车间,供全矿职工日常生活饮用,实现了采煤废水100%回收复用。系统日处理能力达5500m3,远超矿井日涌水量,为矿井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公司投资13.1亿元,建设年处理能力50万吨煤矿矸石煅烧高岭土环保项目。此项目将本矿和附近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及其它伴生固废物进行综合利用、集中处理,可大规模就地转化煤矸石。 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是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关乎环保、关乎民生的又一重大课题。后安煤矿因地制宜,将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成高标准的“后安式”梯田,恢复生态植被,重塑地形地貌,改善局部气候,控制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举多得,多方受益,让采煤沉陷区迎来新生。10多年来,后安煤矿按照“边塌陷、边治理”的原则,从最初的消除安全隐患治理,走到近3年来集中规模化复垦,动用了大型机械、车辆百余台,治沟道、削边坡、平梯田、叠田埂、植柠条、撒草籽、修路面、砌排水……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近6330亩的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完成。这些治理后的土地无偿交还给当地村民,让土地还原“种田打粮”的本来属性,让采煤沉陷区成为老百姓的米粮山和致富山,为农民长远致富奠定了基础。 2012年以来,公司累计投入资金8600多万元,利用闲置土地建成2000亩生态苗木基地。2020年公司将260万株各类苗木无偿地捐赠给平鲁的城市、乡村,为平鲁大地增绿添彩。
富而思源 热心公益改善民生 发展中感恩社会,担当中促进发展。赵尚海始终牢记和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的期望嘱托,踏踏实实办好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公司在捐资助学、贫困救助、大病救助、修路架桥、精准扶贫、赈灾救援等方面先后捐助、捐赠、资助金额高达1.13亿元,其中资助贫困大学生6100多人,累计金额2162万元,为平鲁区孤儿院对口就业单位。从2016年开始,公司对平鲁区西水界乡西井村和骆驼山村、阻虎乡刘家窑村,右玉县威远镇大王村,应县白马石乡李子沟村开展精准扶贫,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60多万元。 为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每名职工,公司从2004年开始开展“秋季爱心助学”活动,每年在平鲁区李林中学建立定点教育激励帮扶基金,通过信息收集和接待求助相结合的模式对本矿贫困职工及全区考入大专以上学生发放教育激励资金。 此外,公司加快建设煤矸石环保项目,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效益最大化的同时,给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
以人为本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主线,突出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安全价值理念,以企业文化拓展延伸为渗透点,以创建学习型、知识型员工为推动点,以规范文明行为和环境刷新为立足点,结合实际持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全员文化素质。全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和起色,环境建设、员工素质、团队精神、企业形象“四个新提升”取得明显效果。 该公司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心员工,对员工讲诚信,重承诺,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和谐的氛围;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关爱,激发了员工良性互动和强烈的企业认同感、个人归属感;公司真诚关爱、培养员工,激发了员工敬业奉献的精神。 人心齐,泰山移,这是团队力量的直观体现。对于企业而言,团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分工、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员工组成的,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使每个人都感受到团队大家庭的温暖。关注企业内部员工关系,适时调节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团队文化来融合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关系,从而保证企业团队作用得到极大发挥,使企业充满竞争力与战斗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