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晋北的怀仁大地。 我在怀仁一所学校的操场上,看大朵大朵的云彩飘过教学楼、飘过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桃李园,飘向天边。我静静地坐在长椅上,感受着怀仁独特的“仁”之美。 “仁”,《说文解字》中讲:“亲也。从人,从二。”“仁”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的侯马盟书中,本义是对人友善、与人相亲,后来发展至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儒家倡导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被排在第一位。 这个地处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桑干河上游的城市,因晋王李克用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盟于云州东城,易袍马约为兄弟,有“怀想仁人”之语,故而取名为“怀仁”。如今,我就倚在这座城市的怀抱中,观看历史的风云变幻,感受他们握手言欢、同心同德的仁德之美。 这次我是第三次来怀仁了,前两次和爱人驱车而来。这次,在朔州文联组织下,有幸和一群作家来怀仁采风。两天的近距离接触,再次被它的雄浑大气所震撼,更被它的大“仁”之美所折服。 有知名作家讲过,善的本意便是“仁”,“仁”是儒家哲学最核心的东西,“仁”是种子坚硬部分最柔软的芽。作家讲到生命的种子,说它用最柔软的方式突破了坚硬的外壳,生长出更加柔软、自然美丽的根茎和花叶来,这便是“仁”最原始和最本质的意义。 遥想儿时常拿着板凳跑到村中戏台前,和父母看上党梆子《七郎八虎闯幽州》《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杨家一门英勇忠烈,杨业抗敌绝食而亡,大郎、二郎、三郎与辽兵血战战死沙场,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杀敌的故事,把台下的我看得热血沸腾荡气回肠,那时,戏中的故事让我对“爱国”这个宏大的主题有了最初浅的认识。如今,40多年过去了,在这里终于找到了戏中唱到的地方;如今,虽然杨家将血染金沙滩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位于城西宋辽交战的古战场还在,杨家儿郎遇难时用碧血染成的芨芨草如今高大茂盛,永久地记载着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爱国英魂,他们用坚强不屈的意志去抵御外敌入侵,用生命中最柔软的灵魂去呵护信仰与使命。 我的心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重新回到现实。暑期的校园是静谧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已放假归巢,小小的咖啡屋在暮色中温柔地伫立,静等他们欢呼雀跃地归来。 校园展厅内,那些美轮美奂的陶瓷展品还在我的眼前晃动,或倚或立,飞龙潜鱼、人物花卉、日常器皿,目不暇接。想起一首名为《青花瓷》的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而这富有古典意味的青花瓷,还是从陶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陶瓷艺术在这里大放光彩,这所学校也为陶瓷业做着仁爱之事。 两天时间,我有些炫目,历史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这里纵横交错、融合辉映。图书馆内,如脱缰骏马腾空而来又绝尘而去,饱含了天地之灵气的书法,有着厚重的文化之美;城郭外,“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大片大片一望无垠的草原,尽显自然生态之美;养老院里,那些如孩童般开心地做着游戏的耄耋老人,回归本真,尽显生命质朴之美;还有那位立志做生态果蔬被晒得黝黑的仁义汉子的拼搏、追梦之美,都在述说着生命最本真、最原始的大“仁”。 夜色来临,天边三三两两的云彩,在接近夜的时候变得漆黑。该回宿舍了,武国文老师在远处叫我的名字,这位曾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的怀仁文友,我早闻其名,这次采风总算得以相见。他高高大大,是典型的塞北汉子,采风期间,他和那位看上去不比我大几岁的怀仁文联主席陈永全、张全友老师,作为怀仁东道主忙前忙后。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他们看似坚硬的外表下,闪耀着一颗颗金子般的良善之心。 我要回去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交融还在历史的上空回响,如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怀德仁里”的塑像永久地矗立在这个城市的中央。一切发生的都值得怀念,这片土地的舞台宏大,这里的每一个生灵、每一个物件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的身上镌刻着怀仁的大“仁”之美。我作为一名旁观者,感悟这里的白塔、金沙滩、清凉寺、牛羊、沟壑,还有这座具有现代化的城市,以及这个夜的薄纱、微风,还有那些遥远的、沧桑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