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秋季。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除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愫,其实免不了还有对刚刚过去的盛夏的几分怀念。 把一年划分为四个季节,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重要成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黄帝内经》等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表述。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的规律相适应的,如果违反自然规律,四时之气便会伤及五脏,即所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所有的季节转换中,由冬到春的变换,是大多数人所期盼的,因为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春暖花开的美好将代替黄沙遍野的寒冬景象,人们自然是满怀欣喜和希望等待这种变化的。 然而春天到夏天的转换,人们却是有几分愁绪的。主要是惧怕夏天的炎热。尽管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依然有几分难耐酷暑。 至于秋天取代夏天,人们的心理也是复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当然乐于分享丰收的喜悦,然而对于大多作物生长的停止,对于植物(尤其是北方地区)生命状态的萎缩,却有着万般无奈的心理,在接受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之余,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尤其是看到落黄遍地的衰退景象,人们的心态似乎也有几分凄切。草木摇落,未免悲秋。大概是由于秋天后面是冬天的缘故,秋天是一个容易引起伤感的季节,主要还是反映出人们对冬天的几分畏惧。 其实,我们对于冬天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寒冷并非冬季唯一的特征。无论对于土地还是人类,冬天都是一个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的阶段。适当经历寒冷,对人体健康是必要和有益的。寒冷的气温,可以杀死一些细菌和病毒,杀灭某些害虫,净化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长期的实践中,人类还总结出许多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宝贵经验,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因势利导,把冬季气温寒冷的劣势转化为养生保健、休养生息的优势。 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我们应当勇敢面对,增强信心,保持一种不畏风雪严寒,傲立苍穹之下的豪迈气概,把严寒的季节当作调理身心、磨炼意志、增强应变能力的机会,像一棵高山上的青松,像一杆扎根于岩石之中的竹子,像盛开于严冬的梅花,在风雪严寒面前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养成自身坚定、勇敢的品格,愈挫愈坚、百折不挠,成为不为时事所动、不为困苦而屈的强者,在季节变换中叱咤风云、独领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