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困难年代,吃饱,是从小的奢望;吃好,更是求之不得。现在反思,为啥小时候总盼过年,是因为能吃好的。吃啥好的?饺子,当然排在第一。油糕,应该第二。再次嘛,黄糕也是好饭,不是有这样的民谚嘛——“八仙庆寿,黄糕泡肉”! 我从什么时候学会吃糕的?回想起来大约五六岁,那时妈妈就教我,用筷子把糕挤成一小块一小块,泡在有菜有肉有汤的菜碗里;夹一口糕顺便夹一点菜或肉,一同放嘴里,嚼两下就咽。一开始不得要领,嚼多了或把糕嚼碎了,结果菜咽了,糕就黏在喉咙了。随着慢慢长大,也就掌握了吃糕的技巧。一旦学会吃糕,那种吃时爽快、吃后饱实的感觉,就会让你越吃越爱吃。 那会儿家里困难又赶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什么都香。在小伙伴们天天吃玉米窝头的时候,我家偶尔能吃上一两顿黍子糕,甭提多幸福了。 黍子,耐贫瘠、抗干旱,是中华五谷之一,早在《诗经》就有记载。目前,虽然全国种植面积不大,但在我的家乡却是重要作物,从古至今,绵延几千年,一直不断种植。黍子剥皮后,因其米粒金黄故而叫黄米。黄米磨成面粉兑上温水用手搓揉,拌成糕粉上笼蒸熟,就是我们祖祖辈辈吃的黄糕。山西北部民间有“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稠粥饿断腰”的说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糕营养好、耐消化,是劳动人民干活的理想食品。 糕有“高升旺长”“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因此每逢庆生婚宴、乔迁新居、过年过节等各种重要宴席,油糕是少不了的美食。这油糕,是先把蒸熟的黄糕包上糕馅。一般要包成长、圆两种造型,长的包菜馅,圆的包豆沙,寓意阴阳相随、日月相伴、长久高升。等胡麻油烧开后,再将包好的糕下锅,炸至金黄。这样的油炸糕,吃起来外脆里糯、香甜可口,简直是人间美味!想想都流口水! 在我的家乡,许多人酷爱吃糕,主要是吃素糕,我也是其中之一。吃糕需要有点好菜,或炖肉、或羊杂、或炒鸡蛋、或大烩菜……总之,菜要比糕软和一点,菜随糕走,顺口下肚。吃起来狼吞虎咽,咽下去咕咕有声,那才是一个吃糕的好汉。在当地,说吃饭一般就是吃糕,吃别的就好像不是吃饭。其实他们要的就是那种吃糕的感觉,那种酣畅淋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幸福感。 困难时期,没有黄糕也没有黍子糕,只能吃高粱糕、玉米糕,再不成打玉米面拿糕、莜面拿糕也行,只要是吃糕那种形式、那种动作,就叫人满足,令人陶醉。没有下糕菜咋办?那就沤苦菜、煮山药拌腌菜,甚至煮豆面、蘸豆面都能。劳动人民的智慧呀,真是无穷无尽! 岁月悠悠,时代变迁。苦难的年代渐行渐远,但是美食文化却变成了永恒。如今,像糕这样的杂粮,经粗粮细做、杂粮精做,花样不断翻新,丰富了人民群众食品多样化需求,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其功能性、营养性、疗愈性日渐上升,成为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