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报告给了我们巨大鼓舞,是我们写作的思想资源和方法指南。 回首走过的文学创作之路,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和意蕴。从最初的书写个人小我到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命运、关注地域文化,一路走来,文字风景越来越开阔。在《恢河,淌过我的血脉》一书中,我以散文的笔法叙写了朔州恢河两岸的民风民俗、地理风物、人民生产生活,曾经用两年时间沿着河流两岸行走,观察时代变化和生活实际,着力表现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比如,民间手工艺、民间文物、古村落,还有,遗落在乡间大地上的古庙、古戏台、古桥,以及村民们对待古庙、古戏台的敬畏和虔诚,他们从老辈那里沿袭下来的对于古物、古器皿的朴素情感。这些感受,如果不走进乡村、如果不走近村民,就无法知晓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如果说,这部作品还给了我一点安慰的话,我觉得就是作品中蕴藏的咀嚼生活底蕴这条创作规律。 这其实对作家、艺术家是很高的要求,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学生存的土壤是人民,人民是文艺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为人民写作不是一个虚词,古今中外经典名作,无一不是对人民喜怒哀乐和甜酸苦辣的深切观照,无一不是对人民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的深切表达。社会生活广阔而丰富,我们不仅要阅读经典作品,更要阅读生活,领悟生活与生命的真谛,追求文学之真、之善、之美,以文学的方式参与宏阔的历史进程,描绘出富有价值的建设性图景,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我们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真的是咀嚼吃透生活之后,才有了那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书中描述的孙少平吃黑面馍的感受、王满银吊儿郎当的滑稽可爱、田晓霞对爱情的纯真、村支书田福堂的憨直狡黠,都深刻地印在读者的脑子里。还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把三仙姑好搽油抹粉比喻为下了霜的驴粪蛋——当然,这里是把三仙姑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来写的,这些都是赵树理长期生活在农民中间细心观察的结果。 能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最根本的在于能否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创作虽然需要张扬个性、独显风格,但任何个性和风格,都需要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律,都是在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绽放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离开人民的阅读、人民的收听、人民的收看,文艺作品就没有了欣赏的对象、检验的尺度,就没有了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