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4月18日> > 总第202196期 > C7 > 新闻内容
那些真诚的过往
新闻作者:侯建忠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年1月1日,从朋友群传来恩师刘纯艺老师仙逝的消息,不由悲从中来,老师的一幕幕往事映入我的脑海。

  上世纪70年代初,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调入县文化馆,从此与文化、文艺工作结缘。他是《左云文艺》的创始人,见证参与了左云文艺事业从起步到繁荣的整个过程。

  我与老师相识于1982年初,有幸得到老师相赠的前4期《左云文艺》,并开始投稿,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点。那之后不久,老师调县广播局任副局长,但仍一如既往坚持业余文艺创作,关注着左云文艺创作的动态。

  1956年以来,左云文联一直挂靠在县文化馆。1986年,全国各地正式成立独立的县级文联,左云县在老师的努力争取下,在雁北地区最早成立了文联,他本人则担任文联副主席并主持日常工作。

  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我参加了《左云民间文学》的编辑校对,参加了首届文代会。也是经老师多次向相关部门申请推荐,我于1989年正式调入县文联。从此,和老师长期工作在一起,有幸在老师的帮助教导下,从事自己喜爱的编辑、创作事业。

  老师主编《左云文艺》期间,立下了编稿规矩——立足培养本土作者,重点刊发本县作者作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坚持给作者发放稿费。他对作者的培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当时,业余作者投的都是手写稿,对每位作者的来稿,老师都要亲自过目,即使不用也要把作者叫来指出其中不足,以便修改。从乡下来送稿件的作者,有时上午进城赶不回家,老师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吃午饭。每逢中秋、春节期间,老师都要和他的爱人刘红玉老师,把家在县城的重点作者,请到家中共进午餐。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两位老师父母般的关爱。

  老师待人和蔼,谅人难处。那些年,县文联多次组织作者外出参观学习、举办采风笔会。一次经过某地,当地文联热情接待了大家,并安排了午饭。其间,老师无意间听说该单位账户仅剩19.5元余款时,便主动结了饭钱。外出采风,个别作者经济困难,差旅费老师总是酌情减免。

  老师崇尚节俭,看重亲情。老师和我们几个人到大同校对《左云民间故事》,住的是最便宜的旅店,吃得最多的是两块钱一盘的豆芽炒饼。在怀仁校对《左云文艺》,我俩早晨吃得最多的是公园门口的小米粥山药丝,一两元一份;还有就是怀仁的猪杂米糕,热乎可口。校稿空隙,老师和我还应文朋好友之邀,为怀仁文化局主编的《怀仁民间文学》整理创作了20多篇作品。

  上世纪90年代初,老师因创作成绩突出,被山西省作协吸收为会员,成为左云有史以来第一位省级作协会员。在老师的引领下,左云作家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发展到省级以上作协会员达40多人。

  1997年,老师退休后,仍坚持校对《左云文艺》近20个年头,积极参与文联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创作出讴歌左云赞美家乡的诗歌作品200多首。有的作者向外投稿,为了提高成功率,上门请老师修改润色,老师来者不拒,予以帮助。老师家中,藏书多多。有几位爱好藏书的作者到老师家中,看对某一本书,老师总是割爱相送。老师还向两所学校赠送了数百册个人藏书和个人作品集。

  我退休后随子到南方居住了两年多。2022年夏,老师换了新手机,很快打电话告诉我他的新号码并向我问好。得知老师身体状况良好,感动之余我十分欣慰。没想到老师却突然驾鹤仙去,令人痛惜。

  我怀念那些与老师过往的真诚岁月,怀念您那满是笑意的脸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