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华阳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现场,比赛如火如荼,选手摩拳擦掌。这一天,对于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赵庄煤业地质测量部职工何乐乐和王涛第二人而言,既兴奋又紧张……为了能来到全国技能竞赛现场,与各地测量精英一决高下,背后凝聚着他们的艰辛付出和汗水。 披荆斩棘脱颖而出 时间回到2022年6月的一天,下午2时,正午的太阳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路上行人纷纷沿着树荫走,尽量躲开毒辣的阳光,然而对于何乐乐和王涛第而言,是他们训练的最好时机。只见他们肩扛30斤重的测量设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前视点,并迅速将线绳挽扣、挂捶球、升起架腿、取出棱镜、架设位置点、量取前视高度,再跑回搭档处口述前视高度、开始测量、计算水平角和竖直角数值……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由于集团公司内部选拔赛在7月初举办,为了能充分适应高温天气中比赛,何乐乐和王涛第专门选择每天气温最高、太阳最毒的中午训练,背着三脚架、扛着全站仪,在室外一趟一趟地奔跑、一遍一遍地测量、一次一次地计算,晶莹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地从他们额头滴落,身上的衣服被汗水一遍又一遍地浸透,湿了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圈圈斑驳的汗渍。“要想成功晋级全国技能竞赛决赛,需要从集团公司20余家单位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要想取得好名次,离不开刻苦的训练。”何乐乐向笔者讲道。 为了能顺利取得仅有的一张“入场券”,从周一到周五,从白天到黑夜,何乐乐和王涛第二人每天都会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练习三脚架的架设,特别是在脱产培训期间,为了能让速度更快一点、测量更准一点,除了专挑最热的时候训练,他们还会用心雕琢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步骤,每天重复成千上万遍的操作,他们手上早已磨出厚厚的老茧。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集团公司4次层层选拔,唯一的“入场券”成功被他们揽入怀中,而更加激烈的比拼也才刚刚开始…… 精心备战终获佳奖 进入国赛,意味着将面对各个省份、各个企业内的顶尖选手,要想拿下奖项谈何容易。 受疫情影响推迟近半年的国赛已于3月举行,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何乐乐和王涛第二人便立刻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根据赛事安排,参赛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赛场内4个角的测量工作,这需要他们不停地来回跑动进行反复地观察、测量、计算,如果没有极好的体力是无法快速完成测量的。除此之外,比赛要求测量角度误差必须控制在±15秒之内,这意味着1千米的测量距离偏差不能超过0.1毫米,其难度可想而知。 常言道,“不疯魔不成活”,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每一个环节都要分秒必争。然而“双春闰二月,寒到三月三”,虽已立春,但空气中依然透露出一丝寒冷。面对乍暖还寒的天气,为了拥有充沛的体能,他们每天不等天亮就起床跑步锻炼体能,即便天黑以后依然反复练习仪器架设。同时,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四五十米外米粒大小的测量点,他们不间断进行外业观测练习,甚至天黑之后也要用手机灯光照着仪器设备,完成一次测量过程。经过他们的不断练习,最终可以达到3秒钟将三脚架稳稳地架设在指定坐标点,11秒内完成仪器水平校正,18秒内快速瞄准导线点这一引以为傲的记录。 速度是关键,精度是根本。为了确保计算数据快速、准确,他们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凝练出《相对闭合差运算口诀》,并且仿佛着了魔一样,走路在背、坐车在背,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在背。经过刻苦的训练,最终他们达到了测量数据刚刚出口,计算结果随即写在纸上的能力,而他们的外业观测时间从28分钟提升到20分钟,内业计算时间从15分钟到7分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竞赛现场,配合默契的二人,出色地完成了竞赛项目,最终拿到了“华阳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矿山测量工二等奖的好成绩。回顾他们的拼搏之路,我们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一股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匠心精神,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得他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用点与线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测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