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5月23日> > 总第202200期 > C8 > 新闻内容
黄土高原入画来
新闻作者:王建平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多数画家的出身不同,刘静平的基础学科在中文,或许这一原因,聊天的话题也不大相同。与之同龄,经历有所交集,心领神会的成分更多,遂不自觉地聊至20世纪80年代,他读的书,我也读过,我关注的人,他也关注过。一如其名中的“静平”字,聊天也是慢条斯理,斯文而平静。
 
  因根深蒂固的爱好,最终使之回归绘画,成为山西书画院的一名专职画家。某些偶然的因素,阴差阳错造成了意外结果,世间事往往如此。一个人选择得正确,要看他在哪个领域更专注、更兴奋。当然,其间他还完成了美术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国家画院的进修。之前在大学教书时,他的画便已令人称赞,但当时的标准是业余的尺度,毕竟教师的本职是教学,作品是业余心态下的业余创作。如今已转为专业画家,作品自会被更多地评头品足,此非审美落差,乃专业认同。
 
  细笔山水是其先前的大致面貌,如此更易表现黄土高原山脉缠绵、莽莽苍苍、沟壑纵横、山峁迭起的地理特征,加之尺幅巨大,立于前,极具纵深感,无墨之墨,以气取墨,壮美之美,不分写意抑或工致。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作画不能静,非画者有不静,殆画少静境耳。静平兄的性格,恰在于静。
 
  黄土高原予人的不是东风着意、浅白深红、云烟成阵、芳菲消息景象,而是厚重拙朴、凄然之楚、烟云黯淡、万象肃杀气势,以粗犷之构、桀骜之笔表现,似更贴切。大面貌下的小格律,最是体现专业水准,所谓势之推挽在于几微,势之凝聚由乎相度者也。
 
  由内敛而奔放,大概是其认知方面的转变。满纸氤氲,一片洪荒,大象无形,无象真象,乃写意山水之追求境界。当然这不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没有永恒,皆为过渡;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广大无边,运行不息。先有固定程序,后有惰性思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形质则从无形质中产生。与他聊起以后的打算,未来将会一个一个去尝试,一个一个去变化。大千多变,每变必兴,那倒未必,但不变万万没有出路,此乃艺术规律。然谈变何不易!把脑子借给别人时,自会是相近的题材,相似的笔触,只有独立的见解、独到的目光,方可嬗变之。长久沉潜于一个问题的思考中,必会觅得一个出路。妙造自然、独立成趣的张大千,年轻时已有天下重名,却是一生致力于入而能出,突破故我。集一生经验,衰年变法,盛年变法者,必成大器。陆俨少者,晚年本可经历变法,进入大师方阵,却为画商支配,市场左右,而错失机缘。超稳定的社会结构,桎梏年轻人的活力;超稳定的市场结构,拘束书画家的手足。聊天是个最简单的快乐,聊至此处,我俩皆认同。
 
  换一份工作,或可换一种活法;换一种画风,或可换一种心情。没有矛盾,便没有结构,当现实渐显当年的逻辑,剩下的结果,仅是个时间问题,该来的定会来。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故中的事务,难究是偶然,还是必然。何来千年不腐、亘古不灭,生存一日,适应一日之变化即是。变化中的你,说不定哪一天会成为你现在的反面,当然这也有可能。
 
  “静”观其变,我也观“静”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