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共享加工中心深耕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围绕优化流程、提高工效、拓展业务、增加效益等目标任务,坚持“高标杆对标、高质量挖潜、高效率提升”,有序推进降本增效、提效增效、减人提效向纵深发展,年产值达1200万元,成为集加工、更新、维修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部门。 李村煤矿共享加工中心是由一、二线队组工房整合而成,主要负责该矿的配件加工制作、材料回收复用、设备维修配套等工作。
配件加工“新的一跃” 共享加工中心成立之初,配件加工制作人工工效只有650件/人,根本满足不了全矿的配件加工。“了解到常村煤矿更新队的人工工效833.4件/人后,我们果断决定把这个队作为对标学习对象。”该中心主任刘曙辉说。 找准症结,精准发力。该中心从管理到装备进行了全面审视,并实施了改进措施。 “计件算分,以分计资,多劳多得,正向激励;推行班组核算体系,根据计件数量每月月底进行最优与最差班组排名,最优奖励,最差考核。”刘曙辉认为改进管理方法是提升工效的核心。同时,该中心让7台闲置多年的机加工设备重新“上岗”,并加强创新改造,完成技术创新项目30余项。利用卧式校直机对变形Π型梁进行整形修复,修复率达98%;设计绞盘风动上绳装置,使绞盘上绳效率提升60%以上。目前,该中心配件加工制作人均产出量已达到820件/人。
材料回收复用“一站式”服务 汇报所需电缆规格型号和长度,然后在电子台账上进行检索,1分钟便可确定所需电缆、定位电缆所在位置,领取所需电缆。 如此快捷领取周转性材料,在该中心已成为日常。而在以前,上井回收电缆入库后就地堆放,使用单位领用时现场翻找,效率低还不利于监督。通过对标常村煤矿更新队,他们根据“回收—分拣—更新—发放”工作环节,建立了《周转性材料回收复用管理流程》,全面运行“一站式”电缆管理流程。该中心完成标准电缆框与电缆管理牌的设计、制作、安装。回收单位需根据型号将电缆有序盘放至指定电缆框后,该中心完成电缆的统计、建档、入框等工作,并根据回收的电缆及时更新电缆管理牌及电缆电子台账内容。使用单位按需检索,便可领取。 现在,该中心已顺利实现对矿井各专业包括生产、机电、电力、通风、抽采在内所有周转性材料的流程化、高标准管理,形成“一站式”服务,周转性材料账实相符率达到90%以上。
设备自主维修突破“壁垒” “我们的工器具月均维修300余件,设备月均维修10余台,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该中心副主任王高伟说。 从“不敢想”到“做得到”,背后是技术“壁垒”的不断突破。 “中心原来技术工种占比仅为33.3%,只开展部分小型工器具的维修业务。对标赵庄煤矿生产服务部,我们全面开展了机电、机械设备的维修配套业务,技术工种占比大幅提升。”该中心技术员王瑶告诉笔者。 该中心明确自主维修的发展路线,第一阶段以五小电器、工器具修复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机电、机械设备的维修及配套为主。目前该中心技术工种占比达到63.3%。第一阶段维修工作全面开展并趋于成熟,正在有序推进第二阶段相关工作。 “我们通过对标挖潜完成了‘三个实现’,即实现了各队组、科室所有加工制作任务全覆盖,实现了各专业周转性材料回收复用全过程管控,实现了工器具、设备集中自主维修。”刘曙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