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8月22日> > 总第202213期 > C8 > 新闻内容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新闻作者:张鹏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全底线不可破,是牢固的基石。
 
  文化焕发生命力,是理念的升华。
 
  创新赋能添动力,是发展的期许。
 
  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峰煤矿)发展的脚步,走过一道道坎、爬过一道道坡,发展的脚步熠熠生辉。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近年来,东峰煤矿紧跟兰花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步伐,扛稳“主力矿井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安全、促生产、强文化、深改革,2022年生产经营各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交出了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安全为天夯基石
 
  安全生产,重如泰山。其关乎职工权益福祉,关乎企业发展大局。
 
  “企业要前行,最根本的是安全发展。”东峰煤矿党委书记、董事长牛广欣说道。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东峰煤矿剑指安全管理创新,以构建安全管理“三个清单”持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安全责任清单化,失职照单追责。制定了从主要负责人到普通员工,囊括矿、科、队、班组长、岗位个人五级266个岗位,覆盖在岗全员1769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及考核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构建起“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运行机制。
 
  隐患排查清单化,拉网清剿治理。聚焦重点场所、重大隐患、关键岗位、主要环节,制定了涵盖井上下25个重点场所、包含643项检查内容的隐患排查清单,构建起“检查内容清晰、检查依据充分、检查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隐患排查的深度、广度和精度。
 
  管理行为清单化,筑牢安全底线。紧盯安全管理人员行为规范,从规程措施、采掘作业、会议培训、机电设备、一通三防等方面入手,划定安全管理50条红线,有效引导安全管理人员依靠制度管安全、严守制度抓安全,推动矿井安全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纵深迈进。
 
  同时,将“三个清单”全过程融入双防双控、反“三违”、安全监察等机制运行,全链条引入安全生产“三大战役”、三年专项行动、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等过程,在提档升级安全管理中持续筑牢企业安全发展根基。截至目前,东峰煤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不仅如此,东峰煤矿将安全工作作为核心工程,夯实发展基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和晋城市委“十抓安全”要求,坚决扛牢安全生产政治责任,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度融入矿井安全生产理念,以安全理念夯实安全基础,以安全理念打造安全高地;充分利用现有智慧化矿山“大数据”,创新开展“反十假”行动,从安全管理、隐患排查、顶板检测、水害治理、通风瓦斯检查等多方面重拳出击,打击弄虚作假行为,以极强的震慑作用杜绝了岗位造假之风;在全市较早引入运用视频反“三违”,成立监控中心,在重要工作地点安放视频监控,全天24小时通过视频对员工进行现场行为纠正,严控作业场所“三违”行为,为安全员配备执法记录仪,方便“三违”现场取证,反“三违”更加透明化、直观化;提升双控机制运行质量,强化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建成岗位作业流程标准化体系,推动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现场安全管理更加扎实;构建起“职责长效、全程覆盖”的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了“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运行机制,全面打通安全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东峰煤矿全年安全无重伤以上事故,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荣膺“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称号。
 
 
  文化建设“亮”起来
 
  走进东峰煤矿,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名字,甚至每一个井盖,也有独属的七彩华裳。
 
  峰兴路上,随处可见的井盖担当起蓝天保卫战的“宣传员”,倡导矿区青年在生活中践行环境保护、文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矿区绿色文明气息。
 
  峰泽路上,廉洁四君子沿路盛开,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形成色彩斑斓的“足下”风景,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廉洁自律。
 
  峰安路上,安全元素让职工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安全意识,引导职工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章操作,增强安全观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安全宣传效果。
 
  每一个名字,每一幅画图,都凝聚了所有东峰煤矿干部职工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润物无声的文化之音。
 
  “历史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风雨无阻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磨砺。东峰煤矿始终坚持文化强企,不断把红色基因、北岩传统、时代内核等元素创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让美丽矿山在伟大精神的滋养下始终生机盎然、一路前行。”对于东峰煤矿文化建设,牛广欣如是说。
 
  那么,如何塑造企业安全文化,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安全文化?2022年以来,东峰煤矿党委立足实践,着眼文化建设成风化俗作用,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紧紧抓住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3个关键环节,整合原有的安全文化资源,形成了“生命树”安全文化体系,在实践中求解安全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
 
  为了谁,是对安全意识的深度唤醒;我是谁,是安全责任的知行合一;依靠谁,让安全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
 
  这“安全三问”是始终伴随东峰煤矿发展的生存拷问,也是他们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主线。对“安全三问”的回答正是东峰煤矿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近年来,东峰煤矿始终把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纲领,时刻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总遵循,牢牢掌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厚植文化自信。始终坚持传承、弘扬、丰富、升级“北岩魂魄”,在微信公众号开辟“北岩精神”专栏,重温“北岩精神”的发展历程,深挖“北岩精神”的时代光芒,坚持不懈用北岩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砥砺品格,“新时代北岩精神”深入人心、沁入灵魂,已经成为东峰人的精神印记和宝贵财富,始终激励、支撑东峰人战胜困难、开拓前进。兼收并蓄,绽放五彩斑斓。不断对标一流,博采众长,融合创新大胆尝试。通过对矿区主要道路、建筑文化进行命名,统筹谋划安全文化、经营文化、廉洁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东峰企业文化欣欣向荣、斑斓绽放,连续6次蝉联“省级文明单位”。
 
 
  科技创新天地宽
 
  无创新,不发展;无创新,不进步。技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插上科技创新之翼,东峰煤矿锚定技术强企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技术人才培育为引领,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全力构建集“一流创新队伍、一流创新平台、一流技术应用”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厚植制胜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一种新的姿态御风腾飞。
 
  技术创新体现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东峰煤矿智能化矿山建设上。
 
  智能化矿山建设对于东峰煤矿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对于每个东峰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陌生的课题,时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2021年5月,开始建设3202综放智能化工作面,从一粒种子到萌芽,再到成长,如今,已投入生产2年多。134架电液控智能化综采放顶煤支架投入使用,综采工作面实现了从皮带机头到采煤机的一键启停,从工作面生产情况到液压泵站的实时监测,从采煤机的记忆截割到液压支架的自动跟机等多种功能,这些都是东峰煤矿致力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最好见证。
 
  智能化把员工从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切实做到了减人增效。“单兵作战”可以从最大程度实现“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原则。巡视人员定位与识别系统由人员定位卡和人员定位感知器及连线组成,当巡视人员出现在危险区域内时,系统会自动闭锁巡视人员所在支架,并停止采煤机截割、运输机运转、推溜等动作。集控中心收集到的数据通过井下环网到达地面服务器,传输到办公室及个人终端,达到随时随地了解3202工作面生产情况。
 
  如果说智能化矿山建设是东峰煤矿重视科技创新的一种直观体现,那么,如何运用科技创新致胜未来发展?
 
  牛广欣给出了答案,就是以人才创新集聚强劲发展动能,布局人才培养,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让创新人才辈出东峰。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以活力勃发之制选才励才。紧扣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四个环节,有效整合科室技术员、技能人才选聘、技术比武等选才育才机制,充分发挥“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和“王晋刚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培育和人才孵化功能,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高效灵活的人才工作制度机制,树立了正向激励导向,打通了人才成长渠道,实现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三统一,形成人人争当人才、人人争作贡献的良好氛围。打造人才培养矩阵,以筑巢引凤之策育才养才。坚持以笔试理论为本,综合面试为辅,工作实绩为要,能上能下进出,形成了科室技术员选拔、技能人才选聘、技术比武并行互补的立体人才培养平台和工作矩阵,公司技术人才梯队配置更趋科学,后备人才接续更加顺畅。对于选拔出的人才,对等升级薪酬待遇,大张旗鼓宣传表扬,及时肩压重担锤炼,定期交流互动提升,形成了“公平选材、科学育才、高效成才”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奏响了“勤学成才、实干作为”的主旋律。
 
  展望未来,路曲且长。踏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东峰煤矿,呈现出这个时代生动的剪影、最美的姿态。聚力安全高效发展的东峰煤矿,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