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9月12日> > 总第202216期 > C6 > 新闻内容
从“黑”转“绿”景色美 变废为宝创效益——中煤昔阳公司黄岩汇煤矿矸石山综合治理纪略
新闻作者:李佳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响当当的口号,在中煤昔阳公司黄岩汇煤矿矸石山治理工程中成为现实。作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和“国家安全高效矿井”,他们用5年的时间上演了一场矸石山“变形记”。由“乱”到“治”克难关,从“黑”到“绿”焕新颜,变“废”为“宝”创效益,这逆势蜕变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更是一份初心贯始终的信念……
 
  由“乱”到“治”克难关
 
  矸石山治理向来就不是易事。资金投入大、环保压力大、见效时间慢、治理时间长,都是实实在在要面对的问题,这也就导致治理矸石山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为此,黄岩汇煤矿党总支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的要求,优先落实治理资金,狠抓方案措施落实,修筑挡矸坝、排洪渠、安装抑尘设施、碾压覆土、植树绿化等,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保障治理成效,矿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协调,通过现场盯守、定期检查、闭环验收等一系列管理举措,确保了矸石山治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矸石山管理员连师傅回忆道,“当时为保证治理进度,领导干部带头盯守在现场,每天上下山来回就得走十几公里路,吃不上饭都是常有的事。”王师傅自豪地说道,“今年8月,经历6年不遇的暴风雨袭击,没有造成矸石山滑坡、泥石流、河道污染等任何问题,这足以证明咱们治理的好哩!虽然我们平时工作苦点、累点,但是想到这里,心里觉得值了!”
 
  从“黑”到“绿”焕新颜
 
  2018年至今,黄岩汇煤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分3期开展矸石山综合治理工程,共修筑矸石山挡矸坝200余米,修筑永久排水渠1564米,柔性水渠1800米,种植刺槐、紫穗槐、耐旱植物6万余株,覆土10万立方米,绿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为彻底解决排矸道路扬尘问题,又投资126万元在排矸道路沿线安装防尘喷雾设施。
 
  在矿上工作10余年的推土机司机杨宗宇说:“至今还能回忆起矸石山治理前的工作情景,以前穿上水靴才能工作,开着车,走着路,车会陷,人也会陷。经过治理后,土地平整了,空气也清新了,矸石山变成了一个公园了!看着眼前的景色,现在每天上班都心情愉悦。”如今矸石山已褪去黑色“外衣”,披上“绿装”,处处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也成为不少职工休闲散步的打卡地。
 
  变“废”为“宝”创效益
 
  任重道远,行而不辍。中煤人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担当,更有“变废为宝”的智慧和探索。
 
  为减少煤矸石处置费用,降低安平发电厂的燃煤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目的。2022年以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托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优势,创新启动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
 
  运行初期,人员短缺、技术匮乏、衔接不畅诸多问题接踵而至,导致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时间长、生产效率低,运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曾使整个项目一度陷入瓶颈期。但面对困难,他们没有知难而退、坐以待毙,而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成立工作专班、制定管理制度、领导现场盯守、破解技术难题、统筹生产调度,经过17个日夜的不懈努力和周而复始的实践磨合,终于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实现项目成功运行。
 
  截至今年8月,累计破碎并外运电厂煤矸石15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3200万元,同时节约矸石处置费420万元,成功实现了变“废”为“宝”,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对新时代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黄岩汇煤矿将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矿山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一体推进,以实际行动绘就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