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初为人父母,千般呵护着稚嫩的幼苗,盼着她一天天长大。我们带她走出家门,旋转木马上飘荡着醉人的音乐,高高的秋千上翻飞着一家人的笑声,在河边、在沙滩我们帮她放飞彩色的风筝,和她一起紧紧拽着线。我们也带她走向远方,看更大的世界,增长认知与见识。然而眨眼之间,她长大了,她眼中的世界远大于我们告知她的世界,她开始带我们去远方。短短20多年,主配角的角色换位,这神奇的轮回定律呀!我不知这是不是一种反哺,但肯定是一种幸福。 跟着女儿去旅行至今已经有6年时间,尽管有一半时间受疫情影响,行动受阻,但我们还是去了不少地方。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其时女儿在美研究生交换学习半年期满,陪我们在美国游历了整整1个月。我们一起在好莱坞走星光大道,在拉斯维加斯繁华的市区过圣诞节,穿越沙漠戈壁完成死亡谷探险之旅。自驾美丽的1号公路从洛杉矶一直到旧金山,饱览了太平洋西岸的旖旎风光,参观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谷歌总部,在旧金山金门大桥打卡,在海边的焰火表演中迎接2018年新年的到来。然后我们飞往东海岸,一一探访了纽约、华盛顿、费城、波士顿;拜访了耶鲁、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在尼亚加拉大瀑布,我们欣赏到了冰雪中的壮观景象;在安大略湖边,眺望到了北面邻国加拿大多伦多的电视塔;最后我们还赶往美国南方的圣地亚哥,体验了浓浓的墨西哥风情。 国内的城市与景点,我们也去了很多。女儿每年总要选一两个城市,带我们去待1周左右的时间,已经去了长沙、南京、兰州、青岛、三亚、绍兴等地,更多的城市在后面排着长长的队。这种旅行不用赶时间,悠闲自在地看景点品美食,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只是辛苦了她,每次出行前都要提前做攻略,订票、住宿、饮食、景点都有详尽的规划,到目的地后还要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我和妻子感觉自己不是太老,可有一种“半残废”的感觉,或像做回了孩子一般,一切听大人安排。我俩总是相视而笑,只管跟着走就是。而女儿总是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一家人出去玩,就是最大的幸福”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 跟着女儿去旅行,也有甜蜜的“烦恼”,两代人之间所谓的代沟客观存在,特别是在食、住、行、玩几个方面会有不同的考量。比如有时我们提出跟个旅行团既省事又省钱,女儿竭力反对,她说跟团不自由,一直在赶路。比如住宿,她总是选择条件好一些的。在美国1个月每天跟着行程换宾馆,便宜的标间也在人民币七八百元,最贵的标间要1500元人民币,我和妻子感到心疼时,女儿笑着说:“入乡随俗,谁让你们要换算人民币,美元不就是一二百吗?”至于饮食,女儿是个美食家,各地有什么名吃、名店,她都知晓,常常会为吃一顿特色饭在网红店排一两个小时,对此我和妻子颇有微词:“出来主要是为玩,为吃耽误时间不值得。”但女儿依然我行我素。不过跟着她吃过之后,我俩也觉得就是好,应该体验体验。在美国我们去了奥巴马常去的快餐厅,在波士顿品尝了有名的大龙虾……这些都是独特的体验、美好的回忆。我有时也和妻子说:“你看咱一辈子就来一次美国,吃好玩好住好还是对的,如果啥也凑合,会落遗憾。” 我还记着和女儿的一次“严重冲突”。那是前年去张掖游览七彩丹霞地貌。前一天女儿订了次日的门票,说每个人300元,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质疑说门票不是70元吗?女儿说这是走的小团,不是坐大巴车进去,是坐商务车,走的线路也不一样,景色更好。我俩坚决反对,我说不就是远远看个彩色的山吗,跟大团还不一样看。你自己走小团,我俩走大团。女儿听了很为难,眼圈也红了。第二天我俩还是乖乖与女儿一起走了小团,感受到确实是好:“以后还是让孩子安排吧,咱们听着就是。” 记得女儿上初中时写过一篇作文,说感谢爸爸、妈妈带她去过很多地方,让她见识了世界的精彩。现如今,我们跟着女儿去旅行,也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特别是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互动、碰撞中,也改变了过去的一些认知、看法、做法,这也算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淘汰得太快、太远。 今年6月,我们一家人去了绍兴;7月,去了海南;8月,女儿和男朋友要去西藏半个月,再次邀请我们同行,我俩一个劲儿摇头,除了工作原因不允许外,实在也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与步伐,感觉一年出去一两次就够了,来日方长。 值得欣慰的是在近两年的旅行中,有了女儿的对象加入,可以分担女儿的操劳,也给旅途增添了无穷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