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12月19日> > 总第202229期 > C1 > 新闻内容
山西能源产业:向“绿”向“新”成主色调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刊讯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石膏等固体废物,供下游水泥厂、砖厂作为生产用料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变废为宝”;机组产生的余热为园区牧同乳业、石膏板厂等企业提供生产蒸汽和供暖热源,有效避免园区小锅炉采暖时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在全省率先完成两台60兆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平均排放浓度均优于国家环保标准……这是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塔山发电公司全面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助推企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实践。

  “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是山西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定扛起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政治任务,坚持“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八字方针,全力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迈上新台阶。

  走进山西省智能化示范煤矿、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矿,可以鲜明地感受到智能化建设为煤矿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没有机械的轰鸣、没有飞扬的煤尘,在整洁敞亮的调度指挥中心,监控屏幕上各类数据快速跳动。与此同时,塔山矿智能化工作面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输送到地面储煤仓。

  煤矿智能化建设让煤炭生产更加安全绿色高效。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48座智能化煤矿、1217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0%,为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矸石返井、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和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接连示范应用,山西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走在全国前列。

  在传统能源两大行业之一的电力行业,我省积极推动煤电项目“上大压小”,推进煤炭和煤电一体化融合发展。有序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少排放煤电机组;“十四五”积极淘汰30万千瓦以下落后煤电机组。健全电力供应保障机制,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支持新建项目以坑口煤电模式开展一体化建设运营,鼓励存量煤电项目通过战略重组、交叉持股、长期协议等方式实施煤炭、电力一体化运营。

  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推进外送电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通道建设,加快已规划实施的“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建设,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大型风电光伏外送基地及配套电源建设,优化完善山西主网架结构与华北主网的联络,着力增加外送电能力。5月,我省首个“西电东送”通道调整工程——榆社—晋中10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线路工程投运,晋电外送再添一条特高压通道。10月21日,吕梁—晋中10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线路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国网山西电力完成了“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2023年度投产任务。目前,我省外送电能力达到3062万千瓦。

  驱车在冬日的中条山上,无论是在夏县庙前镇还是在平陆县张店镇,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台台迎风旋转的风力发电机;在芮城县陌南镇,山坡上,已经安装好并投入使用的数万块光伏组件铺就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化风为能、聚光为电,大好“风光”蕴含着的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出,为远方送去光明和动力。今年前10个月,我省新能源发电量达64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86%,占省网总发电量的22.8%,新能源利用率达99.09%。

  在沁水煤层气田,一座座抽气“磕头机”正在缓缓运行,地下煤层里的煤层气被抽出后通过管道送到千家万户。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省煤层气总产量达到9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10月份煤层气产量9.6亿立方米,创单月产量历史新高,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80%。

  (下转C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