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4月16日> > 总第202244期 > C1 > 新闻内容
从“人控”到“数控”的智慧升级
新闻作者:李学林 韩若楠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井下200米深的巷道里,“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沿着千米轨道匀速前进,一双灵动的“眼睛”360度监测着周围的各类设备与环境。与此同时,地面调度指挥中心终端屏幕上,也在实时显示着它一路上的“所见所闻”。4月12日,笔者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马兰矿看到上述场景。

  采煤、掘进、运输、供电、排水……在马兰矿,这些作业环节已逐步由智能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助力矿井安全生产,已成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马兰矿机电副矿长王晓东说。


       远程作业更安全


       4月12日早班,工作人员在马兰矿集控硐室按下一个按钮,连接工作面的集控显示屏上,采煤机随即徐徐启动,液压支架紧随其后、自动跟进,滚滚乌金沿着煤壁倾泻而下,“坐”上皮带涌向地面……这便是如今的煤炭开采作业场景。

  而在过去,完成这套流程至少需要3个采煤机司机和2个液压支架工现场操作。

  “以往当班作业时,要在100多副支架间紧跟采煤机来回跑,不停地收升护帮板、提拉支架、推溜子,这样的动作一个班下来要重复操作千余次,稍不留神还会磕手碰脚,顶板情况不好时还得操心,比较危险。”回忆起曾经的作业流程,支架巡检工白翼飞感慨良多,“智能化作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们的作业安全,劳动强度上也降低了很多。科技创新好处真多啊!”

  如今,只需手持遥控器站在安全区域远程操作,支架就能自动跟机移架完成整套动作,安全又高效。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白翼飞和工友们的工种名称从“支架工”更名为“支架巡检工”。

  对于马兰矿员工而言,“一键启停”已是日常。早在2020年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前,马兰矿已提前2年展开了无人值守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率先建成了瓦斯无人值守泵站、皮带集控系统、云数据中心等。

  “少人则安,无人则更安全。”在煤矿工作了30年,马兰矿机电副总工程师王育江从未放下对安全的担忧,在他看来,新时代的煤炭行业就是要通过技术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尽可能地让设备代替人工作,从而最大化减少隐患、降低风险。

  近年来,对标我省《智能煤矿建设规范》,马兰矿以物联网整合、互联网传输、数字化集成、可视化保障、程序化操作为核心目标,统一规划,大胆革新,分步推进,建成了7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1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井上井下多个场所实现无人值守,仅综采工作面就减少了50%的作业人员。


    智慧赋能更高效

       一个班8小时岩巷掘进13米,这样的速度,马兰矿开掘副总工程师郭洪明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以前,遇到岩巷只能人工打眼、放炮,把石头炸开。一个班下来,最多也只能打1.5米进尺。”郭洪明说。随着一台体重达650吨、能够嚼岩碎石的“大家伙”来到马兰矿,如今,岩巷掘进效率提升了8倍左右,单月最高进尺541米,创造了国内大倾角、大曲率半径、开拓全断面直径4.88米岩巷盾构机月进尺的最高纪录。

  郭洪明介绍,所谓的“大家伙”是全球首台大倾角、大曲率半径岩巷快速掘进盾构机,可以集中控制、远程监控、一键启动。以“大家伙”为代表,越来越多智能化设备的升级改造,为马兰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3年,为破解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效率不高的难题,马兰矿又引进了双悬臂式掘锚一体机,并加装了智能化系统,实现巷道掘进与锚索锚杆支护的连续性,较传统掘进机效率翻了好几倍。

  采访时,在矿区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地测防治水中心测量组主测韩飞飞正通过操控手柄,进行日常的地质灾害巡检工作。

  “以前巡山靠人工,一次要花4个多小时。自从用上无人机,同样的工作10分钟就能完成。”智能化带来的效率提升,韩飞飞深有感触。据了解,这台无人机能够全覆盖调查矿区地质灾害,高精度实景建模生产布局,打造3D透明化矿山系统,为矿井生产决策提供智能地质综合保障。

  智能化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矿工们的工作方式,提质增效的同时,让大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上夜班了,但产量一点儿都不受影响。幸福感全面提升!”综采一队技术副队长岳俊光说。


       矿井运行更质优

       “自从有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皮带故障率大大降低,比人工更靠谱。”皮带队技术副队长葛进生对这台机器人的工作业绩非常满意。

  马兰矿主斜井皮带全长1140米,斜坡倾角14度。过去,依靠人工巡检,每班2名工人,沿着千米长的斜坡来回上下,稍有疏忽便会让隐患“溜走”,而且巡检盲区还多。如今,“智能巡检机器人”24小时无死角盯防,声音、温度等指标一旦异常,就会立刻报警。

  在此基础上,马兰矿还在主斜井皮带机头加装了一套高精度振动传感器,建立了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分析预判可能发生的故障。如此一来,皮带运行有了双重保障。

  从井下到地面,马兰矿逐步实现了从“人控”到“数控”的智慧升级,被列为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

  走进该矿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巨大的显示屏上,海量的运行数据实时跳动,展示着形态各异的图表和实时的作业场景。作为马兰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经营管控平台,该应用为马兰矿的安全生产贡献不少。

  “这一平台如同全矿的‘中枢神经’,集成融合了人、机、物、产、供、运等信息,以图管矿、以图管量、以图救灾,对矿井水、瓦斯、煤尘、火、顶板等五大灾害实现了在线监测、广播预警、短信预警及手机App分析管控,为矿井提供了可视、可控、可预测的智慧服务。”马兰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胡燕飞介绍。

  开足“智”力,向“新”而行。立足新的发展坐标,未来,马兰矿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点燃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