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08月06日> > 总第202259期 > C4 > 新闻内容
以创新之桨 划发展之舟
新闻作者:牛建国 郭艳霞 岳鹏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将创新作为驱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思维,系统谋划发展路径;聚焦难题,全力突破发展瓶颈;盘活资源,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涵养系统思维加强全局谋划

       创新的核心是思维创新。常村煤矿以问题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构建起了精采细采、精打细算、精雕细琢的“三精”工作模式,保障企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从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出发,打破思维定式,精采细采煤炭资源。该矿抓好设计源头,强化资源回收。在所有采区全面采用沿空留巷设计,合理确定停采线,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抓好瓦斯抽采,提高治理效果。在掘进工作面迎头预抽引入水力增透措施,充分利用水力割缝优势,减少迎头钻孔施工数量,为安全有序回采赢得时间;抓好生产过程,强化放煤细节管理。按照“保量、减速、提质”的要求,精益组织生产、突出放煤管理、调整考核权重,进一步提升工作面资源回收率;抓好洗选回收,实现产品全利用。在矸石仓口增设动筛,回收矸石携带末煤,不仅增加末煤回收量,还减少了矸石治理费。

  从精益算账的维度出发,深挖自身潜力,精打细算算好投入产出账。该矿体系化、系统化落实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深化对标挖潜,针对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提升点,深入优化煤质调配体系,使生产、分配、置换、洗选、销售,更多依托市场需求,不仅探索了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和举措,还提高了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拓宽了矿井效益空间。

  从高质量发展的维度出发,精雕细琢深化价值创造,培育新质生产力。该矿聚焦核心价值创造,突出党建引领,分别制定指标和评价细则,以“日常工作、中心工作、专项工作和否决指标”4个项目突出部门的管理效能;以“安全、质量和成本”3个维度突出基层队组创造价值贡献度,并且逐步细化完善部门指标,实现了“一科一策”“一队一策”精准评价,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A+B”价值创造一体化融合体系,推动各级管理者由“生产者”向“经营者”,再向“竞争者”转变,全面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力。 




 

  聚焦难题攻坚突破生产瓶颈

在综采工作面采用大直径裂隙带钻孔技术来治理瓦斯,用钻孔工程代替巷道工程,生产成本更低,安全更有保障,能有效缓解高瓦斯突出矿井的采掘衔接紧张问题。常村煤矿在2303工作面共布置完成4个钻场24个钻孔,累计完成进尺1.6万米。根据回采期间对大直径裂隙带钻孔抽采数据进行收集和效果分析,单个钻场6个钻孔抽采纯量最大值可达到18m3/min,平均值约为15m3/min,减少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4~5m3/min,回风口瓦斯浓度降低0.15%。针对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难题,该矿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给出了一个高分答案。

  该矿紧盯制约生产的瓶颈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创效、重心下移、动态管理”的原则,围绕瓦斯治理、充填开采、构造影响及主提升装备等,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以技术迭代推动发展升级。“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瓦斯参数智能分析与抽采关键技术”有效解决3#煤层抽采过程中瓦斯浓度衰减速率快,抽采钻孔卸压漏气严重等问题。该技术应用于瓦斯治理后,矿井瓦斯抽采率可达48%,煤层残余瓦斯压力降至0.5MPa以下,残余瓦斯含量降至临界指标以下,煤巷月掘进300米以上,实现了松软低渗矿井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开采,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大幅度提高。“NN-二甲基甲酰胺激发煤制油炉渣制备早强混凝土的方法”着力于炉渣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激发煤制油炉渣表面活性得到表面改性的煤制油炉渣,并用改性煤制油炉渣替代普通混凝土中的砂子,从而在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同时,实现煤制油炉渣与水泥基体的良好结合,对于矿井优化成本、创新创效,培育发展增长极具有促进作用。 


 
 

  盘活培训资源推动全员创新

       “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参与技术应用和革新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发表国家实用型专利7项。其中《研制掘进机后挂皮带运输机大角度转弯装置》获得河南省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煤矿开采用煤矿破碎机》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常村煤矿“硕博工作室”围绕集聚创新、试验示范、创新推广、院企合作等工作精准发力,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向着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团队、一流人才孵化基地、一流智慧矿山智库、一流技术交流平台的目标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透过“硕博工作室”这个小窗口,可以窥见常村煤矿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阵地、优化创新生态的新景象。该矿盘活培训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构建队组、培训中心、双创基地“三点一线”立体式全员实操体系,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为创新夯实基础。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双创基地孵化站作用,培养一批技艺精湛、能力突出的高端技能人才,并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五小”竞赛活动,让更多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实施“校企联合、厂企联合”,真正走出去、引进来,实现创新资源和成果的共建共享。优化组合“创新团队”,发挥各创新工作室专业优势,集中攻关,提升创新质量和成果转化力度。

  在此基础上,该矿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目标,打造学习型团队。坚持抓好干部培训,组织“每季一考”,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素养与能力。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充分运用大学生员工测评、副队级管理人员季度绩效评价等手段,精准识别发现,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实绩突出的后备人才,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科学导报记者 牛建国 通讯员 郭艳霞 岳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