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4年10月15日> > 总第202266期 > C8 > 新闻内容
行走在故乡的秋风里
新闻作者:魏慧梅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到故乡,正是金色的秋天。乡情还是那么厚重,乡音还是那么亲切,我快乐的像个孩子。

  天高云淡,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洁净美丽。金风送爽,送来惬意舒畅。出门去,几个年长的老人在村口的石头上坐着吃早饭:“闺女,回来了?”“回来了。”“这次住几天?”“多住些日子。”

  没成想,一些老人还记得我,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那布满笑容的神情却还是记忆中的模样,显得非常慈爱。

  行走中我发现,村里的马路比以前更宽敞了,环境更优美了。村头正在修停车场,挖掘机开足马力挖土方、清除杂物,进行土地平整,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村里的人家还是那些人家,村头不知谁家的羊群“咩咩”地叫着,拉起了长长的队伍,悠闲地往山坡上走去。我追着去看,它们由大的一团变成小的一团,再变得星星点点,转到山后面去了。

  这时,外面的人们也多了起来,菜地、果园、山腰,那灵动的人影像是从风景画里走出来,铺展在广阔的田野上,诗意瞬间从心底流淌。再看近处,硕大的枣红了一树,在微风的吹拂下,闪着红色的光,再配上篱笆旁的绿植,花朵繁盛,在墙院角落就那么茂盛地开着,红墙绿瓦,花红果香,别有一番情致。

  于是,我放慢了脚步,看着,赏着,感受着山乡的新奇。身旁,几户人家的房门映入眼帘,房子还是旧的院落,不一样的是在原来的地基上盖起了二层小楼,房门上贴着牌匾“紫气东来”。

  这一户是儿时玩伴的家,如今听说他已漂洋过海,在大洋彼岸安家落户。他家院墙上的彩绘美轮美奂,既美观,又浸润着文化气息,处处透着和谐与美好。还有的人家房门开着,院落堆放着耙子、镢头、铁镐等工具,房屋下悬挂着红红的辣椒,农人正忙着干活……

  农家人还是那么朴实无华,小心珍藏着他们的农具,过着踏实的农家生活。看着这些农具,仿佛还能看到他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浓郁的乡土气息霎时扑面而来。

  从小道转入大道,眼前是村里新修的村委会大院。旁边是遗存的明清土楼群落,土楼虽然有些许破败,但仍然保留着原貌。高大的土楼用椽和檩支撑着,木制的雕花方形格子窗还是那么古朴典雅,门楼前由青石板铺就而成,古香古色,忽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古楼经过岁月的洗礼,表面已经变得十分斑驳,却依然映照出历史的光辉。这个地方之前办过“书坊院”,那个时候读书声在这里久久回荡过。

  再往前走,是村里的“电商人家”兼村里小卖部,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有的是自家的土特产往外邮寄,有的是供售卖的日用品。

  随着取件、邮件的汇聚分散,渐渐地,这里也成为村里的信息集散地,大家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坐坐,拉拉家常,一天的疲倦也就烟消云散了。

  走出大道,踏上下坡的小道,脚下就是玉米抽穗、大豆饱满的田野了。风从山中来,玉米秸秆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地垄旁,河岸边,不知道是什么鸟儿,你一阵,我一阵,叫得正欢,和着秋风,嘶鸣着,好像在传递着丰收的喜讯。

  走下大堤,有一汪绿油油的水,远远望去,像一条玉带环绕在村外,山树浓荫,脚下清溪流绕,山川草木,“丰”景在目,勾勒出一幅天然的田园诗意画卷。

  前方,还有舒朗的梯田、苍茫的原野,让我回想起那些年少的时光,那些山中疯跑的日子,那些在地里农忙的日子,还有在山间悠闲生活的日子。

  一帧帧,一卷卷,浓得化不开的故乡情再一次涌上心头。还有,那些可爱的乡亲们,那些承载着他们欢乐的脸庞。

  这些年,故乡快速发展起来。有人承包大面积土地机械化作业、有人在网上做电商、有人种艾草……新时代,乡亲们都过上了好生活,日子越来越红火,故乡的秋也更加难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