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5年03月11日> > 总第202285期 > A1 > 新闻内容
华阳发展“三十六计”背后的坚强支撑
新闻作者:杨平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推动传统煤炭产业改造升级,提前3年完成全省智能化矿井建设任务;积极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赛道,成功推出华阳原创、全国首台套钠电煤矿应急电源,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紧锣密鼓快马加鞭;

  全年引进省级以上专家38人、急需紧缺专业博士7名,136个项目组、4000余名研发人员投身科技创新;

  ……

  一项项亮眼的成绩、一个个有力的数字,律动着华阳集团着眼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全年十大重点任务之一。

  这正是华阳集团推动转型发展的长期遵循,是华阳集团一以贯之的根本路径。


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华阳集团旗下华钠芯能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钠离子电芯、Pack电池、储能集成于一体的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的专业制造厂家。近日,从该公司传来好消息——煤矿应急电源EMS智能调度优化软件、煤矿应急电源系统BMS与PCS集成优化储能电池管理软件等9项软件著作权已收入囊中,这标志着华钠芯能公司具备了钠电应急电源成套设备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生产能力。

  在华阳集团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一个个创新成果正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并备受瞩目——纳米纤维空气净化材料产业,推出白绒产品,保暖性能超过3A级羽绒,成功与多家下游服饰、家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备受市场好评。

  PBAT可降解塑料产业,成功研发量产淀粉基可降解吸塑材料,制品受到京东、顺丰、中通等10余家国内大型客户的青睐。

  PBAT产品完成出口欧盟DIN产品质量认证,在“白色包围圈”中打开绿色突破口……率先转型蹚新路,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赋予华阳集团的光荣使命。

  怎么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华阳集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升发展质量,转型之路走得稳健而有力。

  在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上,杜绝华而不实,严格以市场导向选课题、以效率导向抓研发、以成果导向促转化,让科技发明不能只存放于“书架”,而要走上“货架”,变成“商品”。

  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行业、市级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共建平台,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近50个。

  产业技术研究总院的成立,更是“一子落”,迎来“满盘活”——打破了各个产业独立发展的传统模式,既能在一线调动产业化,也能统筹、整合创新资源,自上而下形成充分互动,全面集聚资源,催生创新成果。

  在科技创新人才使用上,坚持“不拘一格”,推行“柔性引才”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多方位、多渠道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2024年,136个科研项目组、4000余名专兼职研发人员投身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度较上年增长25%,3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级、行业级、省级荣誉。

  (下转A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