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旨在加快推进全省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煤层气、新能源、能源装备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的能源服务体系。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第一部能源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我省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该规划指出,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在全国能源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能源发展对全国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围绕中央总体部署,全力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全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取得了很大成绩。
该规划初步预计,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标煤左右,“十三五”年均增速保持在3%左右,低于2001~2010年8.4%的年均增速,略高于2013~2015年2%的年均增速。从省内看,到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全省石油消费量将达到840万吨,全省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光伏发电12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50万千瓦,水电250万千瓦,合计2002万吨标煤,全省外送电装机将达到6000万千瓦。
基于以上分析预测,该规划提出,今后山西将以煤炭“六型转变”为突破口,以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实施三大煤炭基地提质提效、三个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和现代煤化工、煤层气、新能源、水电产业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平台、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和能源产业服务体系,着力夯实能源供应基础,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着力推进能源生态建设,着力推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形成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能源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实现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及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8亿吨标煤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27亿吨标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国家同期下达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遏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稳定保持在0.1人以下、初步形成适应能源科学发展需要的行业管理体系等主要目标。
为此,该规划提出了以下战略任务:
根据国家规划的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14个矿区总体规划,按照区域煤质和煤层赋存特点,进一步推进三大煤炭基地提质,大力发展大型、特大型煤矿,加快建设现代化矿井,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通过不断提升煤炭产业集约高效化水平,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保障国家清洁煤和综合能源基地生产原料的供给。
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优化电源结构,推动煤电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一次能源转化力度和电力为主的二次能源输出力度。集约化发展大型坑口电站,扩大晋电外送规模。
以潞安、晋煤、阳煤、晋能集团、山西焦煤等大型企业为依托,围绕低质煤高效清洁利用,采用国内外一流先进技术和多联产技术路径,以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为主导产品,发展深加工产业链,构建全循环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建设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基地,推进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全覆盖。依托国家主干管网和煤层气产业基地,建成连接主要煤层气田的山西“三纵十一横”输气主干管网和支线输气管网,打通煤层气外输通道,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气化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
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煤层气发电为重点,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形成风电、光电、煤层气发电等多轮驱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规模为38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以上。
整合提升全省能源装备产业,推动煤机装备制造、电力装备制造、煤层气装备制造、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基地建设。重点提升市场、物流、金融服务体系,适应煤炭经济向综合能源经济转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