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既是逆境中突破重围的有力武器,也是顺境中挖潜增效的重要途径。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降本增效俨然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然而这“一降一增”却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司马煤业公司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强化源头管控,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营质效,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源头:全面集约 降本不降质
“现在1211工作面的排风巷同时也是1207工作面的回风巷,而1208工作面的辅助联络巷前身则是1207运联巷。”综采队技术副队长曾桂林就目前公司巷道的重复利用情况介绍说。
“一巷两用”、“一巷多用”是公司优化采掘方案,加强设计管理的具体措施之一。一直以来,开采成本就是井下生产成本的大头,而巷道的重复利用,则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曾桂林算了这样一笔账:“巷道掘进1米需要成本1000元,一个标准巷道是1200米,这样下来不仅可以减少掘进量,也减少了材料投入。”当然,要想巷道的重复利用率提高,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曾桂林说:“我们在开工前,会做大量准备工作。瓦斯、通风、顶板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我们考虑的范畴,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作为矿井生产的关键环节,该公司还加大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力度。通过台账化、表格化跟踪管理,提升设备的维护保养度;通过重点检修与常规检修相结合提升设备完好率和运转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确保了矿井的可持续生产。
与此同时,《物资回收管理办法》《废旧物资修复有关规定》的相继出台,物资回收小组的成立,专人专项管理的实行,使公司收旧利废渐成系统。
优化采掘设计,加强系统维护,加强工程管控,健全修旧利废管理机制。公司严控关键环节,抓大不放小,从源头上深挖潜力降成本。
管理:从粗线条迈向精细化
“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章立制。为此,公司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入手,进一步优化管理。
在物资采购方面,司马煤业公司进一步规范了合同管理,制定了《司马煤业公司招收投标管理办法》《规范比质议价,商务谈判,工程验收,质保金验收,市场调研等工作的若干规定》等管理办法,通过采用市场调研,多方联动,比质议价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公允价格体系建设,实时掌握物资市场价格信息,更新物资采购公允价格数据,确保真正做到物美价廉。
根据全年经营目标,该公司建立起刚性的成本倒算管控机制,对全年总材料费用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各单位的材料配件使用费用控制在月度,年度指标范围内。特别是加强对非常用材料,特殊新材料的逐级逐项审核控制。同时优化材料审批发放流程,建立“月初计划审批——月中使用上账——月底分类汇总——计划结转审核”的闭合使用流程。与此相配套的是对CERP系统的深度应用,优化模块功能,培训材料领用人员对系统的熟练使用度,真正提升物资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公司的发展,6S管理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公司开展“向6S管理要效益”活动以来,成效尤为显著。队组通过各种形式将收旧利废、小改小革、可控成本奖罚与工作绩效挂钩,使职工将降本增效行为应用到日常工作中,而职工意识也由过去的“用了算”转为“算了用”。
非生产性投入:
深挖细抠 抓大不放小
2017年度集团职工篮球赛在司马煤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赛事,参赛队伍、参赛人数均获历史之最,“极简风”的球场布置,中场活动也给球员、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节俭办赛”丝毫没有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也没有消退观看比赛的观众热情。这样的办赛理念,不仅贯穿于比赛的整个过程,也渗透到了每个工作人员的行动中。不信,你看!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是自带水杯,自己烧开水喝。这个小小的举动,却省下了不小的用水开支。
这样意识的转变,与公司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精神分不开。今年初,公司一再提出要加强招待费、办公费等非生产型费用支出控制,明确各项费用支出标准,严格成本费用使用审批,加强成本使用有效性考核,强化制度“硬约束”。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将降本增效纳入到企业文化的框架下,加强文化“软约束”。严控会议费审核使用;规范接待工作,严控接待费使用标准;在办公场所,张贴标语,鼓励员工随手关灯、节电节水,增强干部员工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员中间开展“金点子”活动,共同参与推动公司降本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