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14日> > 总第201739期 > C1 > 新闻内容
十二载风雨兼程 十三五大展鸿图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王波 丁俊龙 通讯员 陈全秋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二载春秋,十二载风雨。当初一株幼苗,历经无数磨砺,风雨兼程,坚韧不拔,在风雨中成长,在洗礼中壮大,如今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发。在这背后,是中能煤业人的艰辛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砥砺前行,已跻身于一流现代化矿井行列,正沐浴着党的十九大光辉,自信稳健迈进安全高效发展新时代。

  三元中能煤业,隶属于晋能集团长治公司,是一座安全高效、欣欣向荣的现代化矿井,也是一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矿井。对于中能煤业这座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的高瓦斯矿井来说,实属不易。
  自2005年开工,历经十年建设完成,尤其是2015年转入生产以来,中能煤业严把标准、夯实“三基”,坚持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原则,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晋能集团“一落实、双建设、双达标”战略部署,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以现场安全管理为重点,以“为职工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为抓手,追求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实用化和人性化,形成了具有中能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今年6月13日,国家煤监局一行领导莅临该公司,目的就是调研中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勉励中能煤业要在山西带头把安全生产标准化运用好,在煤矿标准化建设方面做出榜样,这对中能煤业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肯定。
  实际上,在国家出台新安全生产标准化后,中能煤业就“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先后被长治市和晋能集团长治有限公司列为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矿井,经过全矿不懈努力,目前已初见成效。
 
推进设备技术革新
 
  “煤矿发生事故,往往人们的第一思维是工人违章操作,其实首先要考虑的是矿井的工作环境是否到位。”相关负责人说,包括装备设施是否完善,科学管理是否到位,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为此,中能煤业在这种创新的理念指导下,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下功夫对设备技术进行改造。
  亮点一: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运输方式的改造。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有轨绞车钢丝绳牵引设备列车,这种运输方法需要铺轨钉道,安装回柱牵引绞车,投入设备材料量大,维修量大,现场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不高,在移动过程中易跑车、掉道,在有坡度的地段停放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并且回柱绞车本身的移动也比较困难,在整个移动操作过程中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
  特别是在目前综采工作面装备全面升级,工作面顺槽采用无轨运输的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运输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需求,如何消除轨道运输实现设备列车的无轨运输,成为制约回采效率的瓶颈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地解决运输环节安全问题,中能煤业借鉴旱船拖移的原理,研制滑移式列车,利用乳化液泵站作动力源,采用油缸配合大链替代绞车和钢丝绳,电气列车下的平板车更换为旱船,形成新的移动系统。
  经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以及方案优化、图纸设计、设备加工、地面模拟等一系列实验,中能煤业成功将轨道车改为无轨车(旱船车),并在该矿1305工作面投入成功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该煤业第一次采用旱船移电气列车,相比道轨运输具有跑车事故率低,安全系数高,易操作,而且不用铺设道轨,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特别是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行业内经常出现的电气列车跑车事故的安全隐患,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借鉴。
  亮点二:电动水泵改风动泵,风动泵改为自动排水,是中能煤业为了减少电能损耗、减少电气失爆可能性、降低检修维护工作量、避免在总回风巷布置电气设备及电缆而研发改进的又一项技术。“我们在井下部分地点改电动水泵为风动水泵,只需接上风管就可以实现排水,省却了敷设电缆和布置开关的问题。”
  不过,新技术的运用总是在不断的调试中逐渐成熟。针对采用风动球阀进行自动排水控制改进时,安装试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球阀所受浮力不够大、无法打开进气口、一些回风巷风大受风影响、浮球摆动幅度大无法准确工作等不足,中能煤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定制尺寸适当的浮球,在水沆内固定直径略大于浮球、高度适当的圆管,减少回风巷风对该装置的影响,安装调试后效果非常明显。
  亮点三:“我们还把副井口罐笼现用罐帘由原来的手动式改为自动式,即罐帘自动升降(串入安全回路起到闭锁作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液压油缸机械机构对自动罐帘进行控制,并加装罐帘到位传感器,通过副井口信号箱内的PLC进行程序修改后,接入到操车控制系统内,从而实现了在副井信号台对自动罐帘的控制,这一技术革新项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实际上,中能煤业的技术革新并不止于此,还包括副立井提升升降式安全门、液压拔轮器、中央水仓栅栏门安装开门风机自启动功能等近500余项技术革新,不仅大大提升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改善了现场安全作业环境,降低了工人劳动轻度,而且逐步成为了公司对外形象的新窗口。
 
创建科学管理体系 
 
  今年4月,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中能煤业开始组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实际上,这项工作中能煤业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2014年,中能煤业在建设“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管理部门,人员齐全,职责明确,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到当年10月,该项体系建设完成并于次月上线运行,也为后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7年,中能煤业在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时保留了所有人员和部门,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之后,通过开展辨识、评估、管控、监测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使人员在理论和技能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优势,并组织各工作单位对全矿地面、井下各作业场所、岗位开展全系统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同时,强化全员对范围内风险了解的在岗管理,实行常态化考核。
  随着管控体系的日趋完善,一整套机制、监督管理以及保障措施也制定了出来,中能开始重点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对标准化11个专业进行梳理和完善。
  一方面,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上,公司每年都要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定期开展,此项工作由总经理全面负责。日常检查完成后,都要由相关科室根据“五定”要求制定和下发五定表;而在处理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时,则都编制有安全技术措施,治理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支护和安全员现场监督;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则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组织实施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另一方面,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上,中能煤业制定了事故隐患年度排查计划,结合日常排查、专项排查以及重大风险管控内容,严格落实执行。按照煤矿规定,矿长每月必须组织开展全范围的隐患排查,并在排查前制定有工作方案,明确排查时间、方式、范围、内容和参加人员;同时,分管负责人每旬亦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对分管领域进行全面事故排查。
  这只是宏观而言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中能煤业的双预控管理体系相当完善,据记者了解得知,今年以来,中能煤业先后开展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和四个专项辨识,并建立了风险清单和《安全风险管控方案》等9项制度,明确了安全风险辨识的范围、方法和评估、管控等工作流程,确定了工作思路。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委员会,建立了以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体系,划分了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管理部门和各级相应的职责、权限,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保障。
  另外,在制定管控措施、定期检查跟踪上,中能煤业针对常规风险逐条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同时针重大风险,制定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方案》,并且划定了重大安全风险区域,并设定作业人数上限,由总经理每月在安全办公会议中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的管控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分析,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管控方案和措施,为下月的管控工作做出安排。
  截止目前,此项体系已运行3年多,危险源从辨识、评估、管控到后期的动态和信息化管控、上报、闭合等环节均合理化运行,在人员辨识方法技能、专业部门管控、各队组专职人员管理也均已形成合理运行的体系。不仅如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还顺利通过长治市煤管局、省煤炭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验收,各项工作已日趋完善。
 
全面重点狠抓培训
 
  作为一个年轻的煤炭企业,中能在晋能集团能迅速脱颖而出,离不开其踏实耕耘与积淀,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早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正式实施前期,中能煤业就制定了推行“双预控”工作的方案,并开展了前期培训。
  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中能煤业要求各级领导、各专业技术人员务必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充分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同时,坚持把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硬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及全员培训计划,对培训任务逐项分解,细化量化,落实到各部门各班组,并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月度考核实行奖罚,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培训。为此,中能煤业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抓班前和井下现场培训,各部门和班组充分利用周四安全活动日和班前、班后会等时间,组织职工进行日常教育培训,实现了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各班组还加强对井下各岗位作业人员的现场教育培训,实行由带班领导和各专业科室管理人员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走动式现场培训。
  以井下无轨胶轮车司机培训为例,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项培训分级实施。首先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培训结束后再进行理论考试;然后再由煤矿分管领导、机电科及培训中心负责人进行现场实操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无独有偶,井下电气作业人员培训同样也类似,所不同的,是直接将地点设在机修厂进行理论、实操作业培训,待培训结束后,再由煤矿分管领导、培训中心、机电科负责人进行现场实操考核,以确保电气作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使工人尽快达到熟练操作,尤其对于“三项岗位”人员,通过这种严格的培训考核,可以确保培训效果,杜绝形式主义,极大地推动了安全培训工作的落实,同时也有力地提升了全员安全意识,减少了工人“三违”现象的发生。
  用该煤业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绝不能把所有安全责任都推给工人,要经常用安全职责和高标准考量自己,要经常反思是不是把对职工的“爱”转化为工作动力,要时刻把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来,中能正是通过坚持以‘为职工创造良好安全作业环境’为抓手,追求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实用化和人性化,才形成了今天具有中能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