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革命,谓之能人所弗能;
何为实践,谓之做人所不做;
何为先驱,谓之想人所未想。
——题记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缘分已至,2013年年底,一位名叫左凌云的煤矿资深专家来到了山西左云,在山煤集团长春兴煤业公司任矿长,开启了他在左云的壮志凌云路。四年多时间,他不仅仅为煤矿带来了安全和效益双丰收,更带来了一股煤矿革命的“大工匠”精神。在他的带领下,短短时间,谁能想到,一座年产450万吨的煤矿,生产系统只有268人;谁能想到,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对煤矿的全方位管理;谁又能想到,矿山机器人、数字矿工等已经或即将在这里使用……
268人的煤矿革命
煤矿,是一个热血汉子的聚集地,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长春兴煤业公司就聚集着268位响当当的汉子。与其他煤矿动辄上千人、几千人相比,这里的职工少之又少,走进煤矿里显得冷冷清清。
为什么只有268人?左凌云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考量。曾经的一次矿难救援,对他影响颇深。那是发生在2002年的鸡西城子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包括当时的矿务局局长、矿长等领导在内的124人遇难,他临危受命,调到群龙无首的城子河矿当矿长,主持救援工作并恢复生产。“如果当时下井人员没有那么多,就会避免很多生命逝去。”左凌云说,“现在煤矿讲求的是减人增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提高矿井工作的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良好的管理制度,另一个就是先进的科技手段。”
2013年,长春兴煤业公司经过资源整合重组开始投产,并引入了以左凌云为首的北京汇永控股集团的专业管理团队,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面负责长春兴煤业公司的生产和安全。在这之前,长春兴的原定岗位人数有438人。当时,左凌云就提出了他的管理理念,就是精干高效。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他重新确定了矿井生产组织框架“四科三队一中心”,通过全员竞聘上岗,最终定员268人。“现在,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多有时反而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出现扯皮、推诿等情况。假设一件工作需要八小时,四个人去完成,每个人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两小时。而如果只用一个人完成,八小时正好是他满负荷工作时间,我称之为‘干好干满八小时’。我们用人时,就要考虑工作因素,实行一岗多职、一职多能,满负荷工作,实现‘零闲人’的趋优管理。”
互联网+的生动实践
煤矿通过严谨的管理制度,实现了人员减少,但不能缺失了科技的应用。在矿长左凌云的主持下,长春兴煤业公司的又一法宝——“互联网+煤矿管理”应运而生。
2017年12月31日晚,长春兴煤业公司“迎新春 庆元旦”晚会正式开始,可以说,整台晚会都贯穿应用了“互联网+”管理模式。第一个节目是编钟配乐大合唱,这座编钟是由钢管、法兰盘等废旧材料做成,从左凌云提出想法到实际制作成功应用,仅用十多天时间。而且,应用他们于2015年自己研发的“互联网+”APP软件,晚会设立了4个分会场实时互动,工作间隙,井下分会场的职工在综采工作面向全矿干部职工献歌送福。这就是“创新无处不在,变化时时刻刻”的长春兴缩影。
被成为跨界的“互联网+煤矿管理”模式,其好处不仅于此。“这套系统可以实现煤矿管理80%的功能,每个员工的手机上都安装了这个软件,是微缩的移动调度室。它集纳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办公、安全监测等信息,开发应用了八大类42个模块。可以说,有网络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管理和监督,随时随地查看井下工作情况、下井人数、井下气体浓度指数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左凌云边介绍边打开APP软件进行查看,“运用这个系统,我们煤矿每个人都是通风员、监控员,不仅安全而且高效。”
“移动互联网+煤矿管理”系统的应用,在长春兴煤业公司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运行两年多来,回收矿井建设投资14.4亿元,固定资产增值5亿元,而且实现了安全生产长周期。这一模式更得到了大同市市长武宏文的不绝称赞,目前已在大同市各行业全面推广。
云控矿山的梦想先驱
变形金刚曾是多少人童年时代的梦想,如今已由屏幕走到现实当中。在往返北京开会的途中,在左凌云的实验室里,他一步步把这个梦想搬到了矿山应用中。在他的手机里可以看到一段视频,是在他实验室里,一辆大小20厘米左右、可以变形成汽车的机器人,来回行走、变形,并做出各种复杂的操作动作。
“互联网+已经在我们这里运用成熟了,不论哪里都要用到。我们再通过大数据、云储存,计算寻找出特定岗位的工作规律,形成对矿用机器人编制程序的现实依据。实验室里的机器人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是对矿用机器人井下操作的技术支持。两者结合,矿用机器人就不是梦想。”左凌云对此非常自豪。在他的办公室里,就摆放着一个实验机器人母体“阿尔法”,“阿尔法”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承载着左凌云很多的梦想。
“目前,我们各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在今年过年后就会有第一批上岗试验论证。”左凌云说,“这些机器人在井下的危险区域工作,实现矿井部分无人或极少人作业,进一步实现我们打造移动智能管控的新型现代化”云控矿山“梦想。”
相信,相信的力量;凌云,凌云的壮志。带着自信,心怀壮志,左凌云对煤矿革新的脚步一刻不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