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讲的“持家有道”,最有生活气息,也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做企业亦是如此,大的开销不控制,小的支出不节约,企业经营也会举步维艰,正所谓大河不满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年以来,在推进精益化管理和构建算账文化工作中,漳村矿机运一队就立足单位实际,突出单位特色,通过精算“抠”字账,在精益化管理上想办法,在构建算账文化上明思路,省下了“柴米”钱。 构建算账文化,如何算?算什么?账在哪?机运一队作为基层队组,从一开始就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寻方法,在队长和书记的共同倡导下,立即组成摸排调研小组,对目前机运一队的管辖范围、人员结构,特别是每天、每月、每季的材料消耗、非必要支出、可节约成本要素等进行“清算”,并建立统一台账,第一步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清家底”的基础上,该队又组织骨干力量召开了“算账讨论会”,针对前期调研的每一项材料消耗进行逐项论证,弄清“是否做到了使用成本最低?是否达到了材料消耗最少?是否还有技术改进和节支降耗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讨论,集思广益,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在皮带卡扣上“抠门”一下,以及在除铁器所在的机头位置放置“回收箱”,进而达到减少材料消耗的目的。 众所周知,机运一队承担着漳村矿9部主要皮带的运行维护工作,其中的8部皮带需要长期使用皮带卡扣来维护皮带的紧度和张力。在实际维护工作中,由于一整副皮带卡扣是有标准的,规格是一样的,而皮带在日积月累的运行中,受到外力磨损消耗,会逐渐变薄、变窄,这样一来,理论上的一整副皮带卡扣实际使用时会出现结余的现象,也就是说1.2米宽的皮带,实际使用皮带卡扣进行修复时,一整副皮带卡扣会多处3~10厘米,这样一来就会有4~8个卡扣被剪掉,造成了一定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该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每一次剪掉的这部分卡扣收集起来,进行重新编排修订,按照所需修订出可以满足需要的皮带卡扣。 该队队长算了一笔账,按照一整副皮带20个卡扣计算,每月要进行卡扣作业7次,按每一次平均剪掉6个卡扣算,每月可以重新修复完善整幅的皮带卡扣2副,一年下来就是24副,按每一副皮带卡扣600元算,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材料费14000多元。14000元对于一座360万吨产量的煤矿似乎微不足道,也可能是杯水车薪,但是10个、100个、1000个14000元呢?那将是不可估量的价值,特别是在全集团上下全面构建算账文化,推进精益化管理,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的征程上,这14000元背后所彰显的“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效益源”的责任担当和主人翁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该队还在主皮带机头除铁器上动起了脑筋。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原煤输送会不可避免的夹杂着一些杂物,这些杂物会被机头除铁器从原煤中分离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该队在每部皮带的机头都放置了一个“回收复用箱”,将回收来的小物件和配件进行二次分类,按照“能复用的尽量复用,能利用的尽量利用,能回收的尽量回收”的原则,让废旧物品“再上岗、再就业”,体现价值的同时,间接节约材料费用,达到节支降耗、增值增效的目的。 该队队长对笔者讲:“现在,全队上下人人都在思考如何节约成本,都在积极加入到算账行列中,不仅要将每一个卡扣充分利用起来,还要在更多方面见到‘真金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