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常被用来形容一部分人花销紧、会节省。在工作中,这类人也大有人在,特别是潞安化工集团深入推进“在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以来,大账小账都要算、要算准、能算清成为共识。近日,漳村矿就出现了两位普通职工——他们立足岗位精打细算,细“抠”每一分成本投入,精算每一次作业成本,将“抠门”精髓融入到了算账文化之中,带动更多人加入到了“抠门一族”,为漳村矿高效发展贡献着点滴力量。
“抠门哥”杨红光:设立“回收站” “今天一共用了29根焊条,28个焊头,还少一个……” “焊条一定要用到头,像这样还留着一截的,真是个浪费……” “小李,往设备加油时,一定要使用漏斗,而且用多少加多少,不要外面漏那么多,你家有炼油厂也经不起这样搞吧……” 班前会叨叨不停的是漳村矿选矸车间机修班工长杨红光,负责选矸车间所有设备的检修工作。同事们说,印象中自他参加工作后就爱盯着那些被浪费的焊条、铁丝“自言自语”说上半天,尤其是当上了检修班工长以后,变以往的“自言自语”为如今的“婆婆嘴”。起初,大伙真觉得“心烦”,但慢慢的,大家就尝到了甜头。尤其是今年以来,集团上下都在倡导算账文化,杨红光不止一次地讲:“算账文化与咱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矿上算战略账、算投入账,咱们一个小小的班组算什么账呢?我给大家说啊,那就是算小账,大家伙算算,一根焊条浪费了也许无所谓,可是咱们班一周、一月、一年要用多少?如果一天浪费一根,一年下来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杨红光不仅有“婆婆嘴”还有“媳妇腿”,说在嘴上行在腿上,没几天,就用废旧木板制作了一个回收箱,放置在了醒目位置,并要求大家每天要养成回收废旧物资的习惯,积少成多,自那以后,每天的班前会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同事们心烦归心烦,效果确实明显。自打设立回收箱以来,整个检修班成员慢慢养成材料用多少领多少,能用完绝不剩一点,没用完的随手就收拾的自觉行为,原先空空的“回收箱”慢慢成了“聚宝盆”,剩半截的焊条、拆下来的螺丝、捡回来的废铁丝、回收的废机油等等,看似无用的东西,都在后来的检修中派上了用场,他将放置已久的旧皮带做成皮带机漏斗的挡煤皮、将旧铁丝重新拿来做防护网、将生锈的螺栓除锈后重新使用。 杨红光的“抠门”经验还越来越丰富,一个回收箱什么都往里放,他觉得是粗放式管理,他认为算账文化是精益文化,是精细管理,于是他又制作了“修旧利废箱”“回收复用箱”“半成品箱”等多个功能箱,便于分类管理、分类处置。
“精巴姐”聂飞飞:废物改造记 利用废物改造的“置鞋架”,错落有致;废旧床单加工的拖布,结实耐用……这些废旧物品能够重获“生命”,和“精巴姐”聂飞飞密切相关。 聂飞飞是漳村矿后勤服务中心公寓楼的一名小组长,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这些都是她时时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的“口头禅”,干活时总爱来上那么几句。 自集团上下贯彻落实算账文化以来,聂飞飞更是劲头十足,像是找到了工作“指南针”,一向心灵手巧的她,金点子是一个接一个,废物改造工程一项挨一项。她看到同事们的鞋每天乱堆在一起,既不美观还容易搞混,她就动员大家每人带上3个鞋盒,又找来一些纸箱外包装,把家里装修剩下的壁纸和胶水拿到单位,带领大伙利用下午下班后的半小时空闲时间制作了鞋架,上面放长靴、短靴,下面能放平底鞋和工作小黑鞋,整整齐齐,错落有致,解决了大家的大麻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成功的尝试就会引发“蝴蝶效应”。在她的引导和带领下,同事们纷纷加入了“废物改造”行列中,大伙用废床单制作拖布、椅垫、凳垫,既节约了材料费,还让废旧床单有了“用武之地”。职工们不用的洗衣液空瓶,她主动上门“回收”,经过简单裁剪后,制作成简易的“马桶刷底座”,再“回馈”给住宿职工,职工们都夸赞:太有心了。废旧饮料瓶,被她用废毛线一“装饰”,立马成了“时尚笔筒”。她和同事们用废报纸、卫生纸、塑料袋编花篮、做造型花,给每个房间都放置了一盘,呈现了“百花争艳”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