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可以是春秋代序的轮回,可以是时代印记的变迁,可以是古木向下的扎根,可以是修竹向上的拔节……对于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充填开采队的孛一峰而言,10年的时间,正是他从青涩的大学生到一名综采机电队长兼机电技术员充实的成长和不断精熟的蜕变。
尾梁支护时间不等人 “我们作为山西省唯一一个绿色充填队组,成立仅仅只是开始,充填开采的最高纪录还需要我们去打破,充填开采的事业还需要我们去实现……”这是2021年4月1日充填开采队成立之初队长李双利振奋人心的讲话。孛一峰听后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充填开采这一片全新的天空下全力以赴,向绿色充填开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发。第一次圆班会上,以高效充填为核心,所有人畅所欲言,从采煤、隔离、充填、凝固四个方面进行激烈研讨,最终支架尾梁长度的问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咱们现在人手有限,怎样才能让一个单循环割4刀煤?”孛一峰毫不犹豫挑起重担,牵头攻克尾梁支护问题,研究如何扩大尾梁支护范围,提高单循环产量。经过和技术人员的讨论,他将2根工字钢并排焊接起来形成加长尾梁的主体,上层铺钢板防止挂网,利用尾梁原始吊装耳为连接点,制作成了虎口连接耳,像一只老虎狠狠咬住尾梁吊装耳。通过一根竖销保证加长尾梁在拉架的过程中能够左右摆动,通过横销将连接耳和尾梁连接起来让拉架过程中满足落架的需求,这样将工字钢的一端搭在膏体墙上,另一端与尾梁连接形成有效的支护延伸。批量制作于2021年5月安装完成,并于当月稳定在单循环4刀煤,这样隔离时间在没有增加的前提下,单循环产量提升了33%,该尾梁延伸装置获得了2021年山西省全省能源行业“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
滑道开焊偏向难关行 成功向来不会垂青毫无想法和执行力的人。时间的指针回到2021年8月,孛一峰经过数据汇总分析发现,已经有80%的下隔离板滑道开焊倒伏,严重制约了隔离效率的提升。经过与部室和支架厂家的沟通,专家们给出了一致意见——将156组支架在结采后全部升井重新焊接,但这样会造成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新工作面的初采时间也会延长2~3个月。时间,再一次给孛一峰出了个难题。本不属于队组的责任范畴,但在孛一峰的眼里,这就是个不得不拔除的“眼中钉”,他偏要反其道行之,主动请缨誓要打碎这传统的桎梏,势必要完成充填支架的改造。 “这小伙子就是轴,着了魔一样,一股子钻劲儿,又写又画的,经常一坐就是一个班。”老工人对他如此评价。想法如潮水一般涌入他的大脑,经过反复推敲,终于确立了以支架后踏板外沿为支撑的初步设计。他通过CAD制图将自己的想法绘制其中,通过厂家的配合最终敲定变销轴+滑道为三点连接的设计,经过多达7次的反复试验改进,对千斤顶出液口、放拉杆等细节进行再升级,成功制作出了下隔离固定装置,并在井下安装试验12个循环后,达到了下隔离板不倒伏、滑道不开焊、装置不变形、快速安装的目标,节约了巨大的支架运输和下井成本,省去了支架升井的时间成本。该项创新成果也获得了2021年山西省全省能源行业“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
端头隔离弃旧求新路 有一天,孛一峰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在路上他看见家门口的工地上有一辆混凝土车在边搅拌边配料砌墙,这一刻,灵感像飞驰的汽车一样闪现,“要是把转载机当作混凝土车,一边走还能一边拉着隔离墙该多好。”随即,他调转车头就向单位驶去。他坐在井下转载机机尾上,用石笔勾勒出3个柱筒,构思出转载机机尾固定架,将3个柱筒焊接起来,再做一个顶梁,这样形成了一个隔离专用副架的雏形,经过夜以继日的井上制图和井下数据的矫正,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他设计出一种更为牢固的新型端头隔离装置,经过2个多月的井下实验和设备改造,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该装置作为高河能源唯一一个以队组为主体制作的技术创新项目,并获技术创新二等奖。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时间是检验金石最好的途径。正是孛一峰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敢闯能拼的敬业精神,推动着高河能源在绿色充填开采之路上不断前行,甚至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他也总能探索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他默默为高河能源创建国家绿色智能示范标杆矿持续散发着热量、积聚着能量、贡献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