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17日> > 总第202186期 > C2 > 新闻内容
健全体系 推动全要素全过程协同联动
新闻作者:王晓晔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推动全要素、全过程协同联动,提升应急管理整体合力,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场内外热议的焦点,也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道必答题。

  要筑牢清晰严密的责任体系。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三管三必须” “谁主管谁负责”“企业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等制度持续健全,各地各部门创新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落实,包括制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职责清单、年度工作清单,公布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等措施落实落地。如今,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风险增大;外部环境动荡和国内“三重压力”带来的影响持续加深,疫情等因素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如何在职责交叉、责任模糊地带“上前一步”,怎样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做足文章,避免责任落实滑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窠臼,还需深入探索。以“不求近功,不安小就”的心态,做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统筹协调,实现“谋好一隅促全局”的多点突进,打造责任分解、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的完整链条。

  要健全协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面对一次次突发灾害事故,中国以强大的体制机制优势交出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战洪涝、抗地震、灭山火、化危机,长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和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充分发挥,扁平化应急指挥等工作机制大大提升响应效率,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成非一日之功,建设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要作为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工程。不断强化信息化支撑和条件保障,完善部门间、军地间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专业团队技术支撑和各级指挥机构和指挥员队伍建设,形成科学规范的指挥规则和应急流程,做到统一权威高效指挥。

  要构建系统完备的法治体系。“法者,治之端也。”随着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相继修订,安全领域的基本制度已基本定型,2022年,应急管理法治建设蹄疾步稳,既做好“大块头”,又突出“小快灵”,立法形式不断丰富,打包修改、急用先行原则延续。然而,安全和发展不是“二选一”的“零和游戏”,这一点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没有树牢;党的十八大以来应急管理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还没有转化为法规制度,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的意识还不强。还要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清醒认识到当前安全发展形势,守牢安全底线;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加强监督执法,扎实提高应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要建强基层应急和社会共治体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任何一项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安全生产点多线长面广,更要“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顶层推动和各地探索相结合,一切以实际效果为标准,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创新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手段,整合资源深入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的创建,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五进”应急演练,创新风险隐患举报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民参与、汇聚民智民力,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