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通讯员孟涛涛矫治)“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艰难是膝盖一直处于发力状态,费力速度慢,但一直在主动支撑;下山容易,省力速度快,膝盖一直处于减速刹车状态,一直在被动承载,受力角度小,膝盖更容易受伤。所以采掘顺序尽可能从巷道标高低的工作面向高处逐一顺序回采……”这是潞安化工集团王庄煤矿在3月2日召开的顶板管理专题研讨会上的一幕。 “今年以来,王庄煤矿为响应集团要求,统筹做好‘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件大事,我们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不同主题的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为了做好顶板事故案例教育的‘后半篇文章’,我们召开了一场顶板管理专题研讨会,旨在把事故案例教育做准、做实、做出特色。”王庄煤矿矿长杨计先说。 在顶板管理研讨会上,王庄煤矿分管生产副矿长靳苏平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矿历年来顶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部分支护理论和技术要点及重点关注问题、矿顶板管理思路等五个方面,为该矿生产业务科室及采掘队组上了一场顶板管理“精品课”。 “研讨会上提出的新技术和新思路,确实为我们日常安全掘进过程中能提供很多有益参考和指导。”边角煤掘进队队长韩超告诉笔者。 顶板灾害是煤矿井下五大灾害之一,是煤矿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受矿井采掘活动影响,原有矿山压力分布遭到破坏,煤层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如果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强度不够,很容易导致工作面顶板岩层发生断裂和冒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顶板管理历来是王庄煤矿矿井管理的重中之重。该矿经过57年建设发展,在开采年限延长、煤炭储量减少、地质条件复杂、设备设施老化的压力下,紧跟集团战略规划,承压而上、奋勇争先,突出顶板的动态监管、推动顶板安全管理常态化和实效化。 “我们聚焦‘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制定了符合实际的‘13533’顶板管理思路,从严从实防风险、抓常抓长强基础,为员工井下安全生产撑起了一片天,为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力’。”该矿分管生产副矿长靳苏平说道。 顶板安全关键在基础,功夫在平时。该矿“13533”顶板管理思路就是:提升一个认识,即对顶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抓好三个体系建设,即执行力体系建设、矿压监测体系建设、业务责任追溯的责任体系建设,从设计、开工、现场、验收、抽查,对责任人和质量是否达标,要可追溯;实行切块化五区分区管理,71采区重点为小煤柱巷道、地质异常区,81采区重点为地质条件变化、回采动压区管理及81-1采区急倾区域支护管理,91采区重点为顺序回采中小煤柱巷道管理、回采动压区管理,91-1、91-2区域重点是地质、瓦斯、动压综合影响下的顶板管理及沿空留巷巷道管理;抓三个管理提升,即抓设计管理的提升、现场管理的提升、超前管理的提升;抓三项重点治理,就是动压区顶板管理的治理,地质异常区的治理和抓好禁区的治理。 “今后在顶板管理上,要更多的自我剖析,深刻挖掘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执行标准上,更加严格要求,对于小的变化、征兆,要摒弃以前的侥幸心理,主动超前管,尤其是我矿的‘13533’的顶板管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顶板管理的重点和方向。”该矿生产中心副主任方庆生说道。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顶板管理的超前预判,该矿还推行了采区工作面“六维”设计理念,生产作业过程中全要素立体化管理。创新性完善工作面设计,从平面标识到巷道、切眼、车场立体的“空间”维度展示,到所掘巷道服务年限及对相邻巷道影响的“时间”“动态变化”维度,对局部巷道布置、巷道支护强度、硐室布置进行优化。结合巷道后期用途进行一巷一策、一面一策设计,明确每条巷道断面、走向、坡度、支护强度、后期用途,实现了工作面设计从掘进到综采的全程科学管控,从工作面局部布置与采区整体规划的有机统一,严格按照标准掘进,杜绝返工造成材料浪费和人工重复投入,保证巷道掘进一次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