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一采四掘”五个采掘工作面通过了长治市能源局智能化工作面初级评定。今年以来,该矿作为潞安化工集团推进智能化建设的重点矿井之一,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化、智能化矿井建设中各种智能装备、系统、平台的制度措施,编制智能矿山平台建设方案与技术协议,在强化创新引领上下功夫,通过实现技术创新和各种设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
优化布局完善智能综采科技链
常村煤矿瞄准科技前沿,聚焦智能设备,筑牢2106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最后一公里”新地基。采用天地玛珂改造的电液控制装置,支架具备了伸缩高度、压力、倾角等支护状态监测功能;并跟随采煤机在工作面范围内自动完成支架伸收护帮、移架、推溜、喷雾除尘等动作,具备了远程控制、支架全姿态监测、自动调直、自动放煤、自动补液、支护状态监测与预警等功能。同时,2106综采工作面采用了专用工业环网,数据通过沿线无线基站的百兆口接入工业环网内传输。
2106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位于21采区东北部,南接470东翼大巷,北侧为断层保护煤柱,东侧为太长高速保护煤柱,东邻2107工作面。地面位置位于姬村以南,屯留区国家粮食储备库西北。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东高西底,工作面巷道长354米,可采储量为250万吨。
“综采工作面设备的‘一键’启停功能,具有在顺槽控制中心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监测及集中控制功能,满足了工作面设备端头进刀、记忆割煤、人工干预等处理要求,具有采煤机工况监测和远程控制功能。让原本耗时、耗力的工作在‘操作台’上就可以瞬时完成,助力矿井高产高效。”常村煤矿信息化智慧化矿山建设办公室杨森栋介绍。
整合资源补齐智能掘进产业链
常村煤矿在加速智能化矿井建设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建设25采区1号回风巷、2306皮顺、S5-15抽采巷、25采区进风巷4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分别使用了掘进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打造要素齐、链条全的智能化掘进产业布局,助力矿井高质量发展。
“掘进机智能化主要实现对EBZ-280掘进机的智能视距遥控和远程控制,通过激光雷达技术实现全自动掘进。比如,掘进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视距遥控和远程控制的无缝切换,并具备了互锁功能。工作期间,掘进机司机在远程控制平台值守,对掘进巷道断面形状、尺寸以及系统功能进行配置,必要时随时可以进行人工干预。”综掘一(2)队队长李杰介绍。
通过使用掘进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掘进系统远程启动自动化割煤作业;并在设备工况检测、工作面视频监控数据上传等多项功能上,达到了行业领先。同时,可视化监测监控,做到了全方位安全守护,极大提高了掘进工作的安全性,确保了采掘接续的稳定性。掘进工作面由原来的11~12人作业,减少到了7~8人就可以完成作业,每班减员4人左右,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提质增效,达到了效率和质量“双提升”的工作目标。
“在智能化矿井建设中,我们运用VR技术建立了一个综采和综掘工作面虚拟现实场景,用于辅助培训;对采煤机摇臂、行走部减速箱以及掘进机截割部减速箱内部等齿轮传动和啮合情况进行运动仿真;借助专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采掘一线设备关键承力部件典型受力情况和失效形式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该矿双创基地副主任郑云龙说。
在潞安化工常村煤矿,从双创基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三维教学课堂”等,到各类技术技能人员,立足于生产实际,以井下现有采掘设备为标准,着力于智能化矿井建设。把“科技、人才、创新”三者有机结合在一块,真正实现了“效益、效果”双增长,实现了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高效对接,畅通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链条。 |